当前,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各地纷纷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一人才工程自实施以来,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素质以及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候鸟式”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建议,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注重选聘工作的常态化。
首先要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常态机制。高等院校要根据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专业教学内容,开设相应的课程,使大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使其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更能与基层就业接轨。实行定向招生,择优录用那些热衷于农村事业的应届高中生,使其成为既懂“三农”管理又懂农业技术的农村基层人才。选定的村官事先与政府签订在农村服务较长年限的任职协定,即大学毕业后定向服务农村。
其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常态机制。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享受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加分并优先录取等优惠条件,适当延长在村任职的服务年限,同时应制定鼓励大学生村官长期扎根农村作贡献的优惠政策。
再者要严格规范大学生村官监督管理常态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任职档案,详细记录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工作、生活、考核、奖惩等情况,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基层党组织每年要根据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情况和所任职务,提出年度工作目标,给予具体分工,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与村干部一同考核,年度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