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今年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内增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方向。学生就业方向为农村基层工作。目标是培养“掌握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计划招生60人,上线人数达931人,新专业方向一设立,在2008年招生中就显示出很强的吸引力,新生几乎都是“掐尖”录取。计划文理科各招30人,其中文科上线661人,录考比达1∶22,理科上线270人,录考比1∶9,“农村发展与管理”成为该校最吃香的专业。(2008年9月1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随着中央部署的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业方面的大学生在组织选择和个人自愿下,纷纷来到了广阔的农村天地,一些大学毕业生还走上了算不上什么官的“村官”岗位。他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所掌握的农业技术信息,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涌现了一大批能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基层的先进典型。
事实证明,大学生“村官”大有可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分配还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到农村去接受锻炼,渐渐地成为了一些曾经娇生惯养大学生新的选择,他们也在广阔的农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在看到大学生“村官”大有作为的同时,更欣喜地看到“村官”专业很吃香,包括河南农业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适时地调整专业课程和培养方向,开设了“农村发展与管理”等专业,而且报考者“趋之若鹜”,惊人火爆。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计划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很多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有关待遇吸引和优惠政策以及从村官中招录公务员制度等,建立起了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并且,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也将为高校的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提供很好的导向和契机,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创新了思路。
“村官”专业很吃香,一方面反映了农业农村方面人才紧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他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放弃了过去“千军万马”往城里挤的现象。其实,只要干事业,在哪儿干都一样。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不在乎他选择了什么样的岗位,而在于他在自己的一个岗位上怎样干、干得怎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青年,应该祖国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爱国,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空谈的;而是具体的,更是务实的。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党员,要有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信心和决心。
大学生当“村官”,是党的期望,更农民的期盼。对于那些选择了“村官”专业的学子们,必须很好地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扎实、细致地将农业农村方面的知识学深、学透,才不致于到了农村以后不能适应,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对于已经进入“村官”队伍的大学生,特别是党员大学生,更要倍加珍惜这一服务“三农”的机遇,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克服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性,到矛盾和问题最多的地方去,提高自己驾驭农村工作、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有吃苦的思想,在生活上要住得下,吃得惯,闷得住。在工作上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在农村这个新的领域中虚心学习,诚心领教,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把农村当作自己施展才华的天地,把当“村官”看成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极好锻炼。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政策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高水平的村干部,不能靠老一套吃几十年,一定要会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发展。大学生“村官”专业的设置,正是切合新农村建设需求的重要人才战略。期盼这一“星星之火”能够迅速“燎原”农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明天更美好。也期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谱写出壮丽的青春之歌。(倪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