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华县址坊镇瓦屋赵行政村村官 赵春生
我任大学生村以来,深感在与贫困地区的农民一起进行新农村建设中,在贯彻党和政府实施扶贫开发的方针中,要着力加大开发的力度、强度、硬度。扶贫开发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扶贫,一个是开发,扶贫与开发既是统一的,又是不同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民以食为天”,“食为政先”,“农为邦本”。解决吃饭问题,解决贫困群体的脱贫致富,始终是安邦治国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扶贫开发是一个总体方针,这个方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久性,但其内容是随着形势、情况、任务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这就是说,扶贫与开发绝不是一个模式、一种内容、一项举措,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所更新、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新的层次、新的领域、新的局面。扶贫开发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历史性战略任务,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我们必须对扶贫开发有新认识,切时把握它的新内涵,以新的姿态打好扶贫开发这个攻坚战。
观念要更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更新观念,这是人类对社会和自身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状态,也是人类作为改造世界主体应有的一种世界观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说的观念更新,目的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相一致。当前,人们在怎样认识扶贫与开发上持有不同的观点、想法和行为。有人建议用扩大救济式的方法,也就是采用农村低保的办法来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有有人认为,中国扶贫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只有这样农村发展才有出路、才有潜力,才有活力。我认为,前一种方式并没有错、没有过时,也要使用,但脱贫之后,要坚持走开发的道路。我们讲观念要更新,就要更新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并使之越走越广,越走越宽。要解决观念更新问题,必须“破三观坚持三论”。
破“三观”是:一破“等同观”。所谓“等同观”,就是把扶贫与开发二者等同起来,这种观念是不全面的。扶贫不等同于开发,开发也不等同于扶贫。扶贫的含义,就是辅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贫困群体、贫困个人给予资金和物质上的援助、扶持,帮助群众解决衣、食、住、行生活上的难点,它具有救济性、救急性、辅助性、帮助性、补救性。而开发呢?它不仅指项目、资金、资源上的开发,也包含智力、智能、技能上的开发,以开发为前提、为手段、为抓手,来达到高层次的扶贫之目的。所以说,把二者等同起来,就显得不全面、不准确、不确切了。照此下去就会以扶贫代替、取代、等同于开发,必然造成否定开发、脱离开发、失去开发,其结果只讲扶贫而丢掉开发。
二破“偏废观”。在这里讲的“偏废观”,就是随心随意否定扶贫与开发这两个方位的某一个方面。扶贫与开本来是结合的、一体的,持“偏废观”,不是否定扶贫,不是否定开发;也可能否定了开发强调了扶贫,或强调了扶贫否定了开发。当前,一个倾向性问题,就是以扶贫否定开发、代替开发。
三破“平等观”,所谓“平等观”,指的是对扶贫与开发只讲一点论不讲两点论;只讲平等论,不讲重点论。扶贫与开发,二者是统一的,但绝不是平等的。在新形势下,二者相比,扶贫是前提、是目的,开发是手段、是重点。离开开发式的扶贫,扶贫就缺项目、资源、动力、效益。有了开发作后盾,扶贫就有方法、有内容、有思路、有成效。我们讲扶贫开发的新内涵,其目的就指向这里,其意义就在这里。
在破除以上“三观”中要坚持立“三论”:一是坚持扶贫与开发的统一论。我们既要讲扶贫与开发的辩证法,又要讲二者的统一性,要把二者统一在抓好扶贫与开发的新内涵上;二是坚持扶贫与开发的相互促进论,把二者放在同一个方位,使之相互协调、相互运行、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这种互动作用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速度和质量;三是坚持扶贫与开发的重点论,也就是把开发式扶贫作为重点、着力点、支撑点。总之,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统一思想的“魂”,指导工作的“纲”,照亮前进的“灯”,跨入新领域里的“船”,不迷失方向的“舵”,以此加大扶贫、带动扶贫、推动扶贫,其目的是达到、实现、完成好扶贫开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