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宁陵县黄岗乡青冈寺村书记助理 王世奇
作为干部培养链上的创新一环,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像一股春风,清新而有生机。如何让大学生村官既能“下得去”,又能“干得好”、“留得住”?我认为必须把引导和促进创业作为培养大学生村官、推动农村发展的载体性工程。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够改变大学生村官自身在群众眼中“娃娃官”、“镀金”、“跳板”的看法,从而赢得村民、干部的信任。中国的农民大多是很实际的,大学生村干部在其心中的地位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能力发展经济。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带头创业,用本事说话,以业绩服人。
二、大学生村官这个新生事物似乎注定要面临众多的尴尬和水土不服的困境,他们的心态能否摆正,能否放下象牙塔里的书卷气和架子,能否面对现实静下心来沉下气来扎根基层,这些直接关系着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成效;政府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致富,促进成才是主要目的,用事业留人,则是深层次的期待。正如一位乡镇领导坦言:“如果大学生在农村发展得好,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也就没必要另谋他就了,到时可能要他走,他也不会走。”
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少数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中存在攀比现象,“好大求洋”,急功近利,有不切实际的倾向;二是部分地区党委、政府“拔苗助长”,搞大学生村官全民创业“政绩工程”,让部分不具备创业能力和意愿的大学生“赶鸭子上架”,被动创业,部分创业项目档次较低;三是大学生村官创业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创业的成功率偏低。四是一些大学生村官消极看待创业,不愿冒风险;一些乡镇领导没有对这项工作予以足够注意,认为“搞不出什么名堂来”。
鉴于此,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
一、引导大学生村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业。
要端正大学生村官创业动机,注意培养大学生村官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扎根基层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做到了解农村建设情况,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特色,掌握“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创业的各项法律法规,把农村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舞台,将大学生村官创业统一到创业富民的共同目标上来,避免创业短期功利性。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还很穷,要特别注意引导大学生村干部结合当地现状和特色做文章,挖掘当地的人力和资源优势。
二、完善配套服务机制,提高政策执行力,促使大学生村官能创业。
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经验不足,启动资金缺乏的实际,要出台优惠政策,完善配套服务,化解大学生村官创业难题。目前各地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不统一,需要从国家、省这一层级加以统一规范,确保各项制度环环相扣、有机衔接。当地党委政府要精心研究省市有关部门出台的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在创业项目选择、项目资金扶持、创新成果申报等方面,实现与大学生村官创业全过程“捆绑式”对接和倾斜,确保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地要加快优质创业项目库建设,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档次和水平,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意识培训,为其提供创业风险预警信息,提升大学生村官规避风险的能力。
各级领导特备是基层领导要重视大学生村官队伍,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予以足够注意。基层能否改变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有的基层领导把大学生村干部当“内务主任”,让其大部分精力用在抓矛盾调处、计划生育甚至端茶倒水上,这就严重偏离了选派大学生村干部进村任职的初衷。尽管这些任务也很重要,但经济薄弱地区本来也不缺抓杂务的干部,而最缺的是有市场意识、时代观念、创新活力和现代知识的“领头羊”,大学生村官恰好具有这些优点。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促使大学生村官创业。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总体上缺乏实践经验,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因此,大学生村官创业不能急于求成。大学生村官个体的创业能力不同,鼓励创业要因人而异,不宜提“人人上项目”等要求,更不能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而只能作为一个方面。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要把创业作为大学生村官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