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红旗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谢群山
2006年,我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受县委派遣,春天进驻湾潭镇红旗坪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经过1年努力,到2007年春天,取得了良好成效。
绿色银行 金色家乡 红色村庄--我帮红旗坪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蓝图
红旗坪村位于湾潭镇西南部,版图面积19.7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324户1140人;全境皆山,最高海拔1650米,最低海拔1250米,平均海拔1450米,素称百里高荒;现有山林27108亩、承包耕地2482亩,山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规模种植业和林业。
近年来,红旗坪村调产业、调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村现有烟叶面积911亩,排全县第5名,人均年产量127公斤,列全县第4名;有中药材2410亩、箬叶资源2500亩。村内现有公路2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建有饮水池256口4608立方米,82 %的村民吃上了安全水;259户912 人用上了卫生厨、省柴灶;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覆盖率67%;村卫生室建筑面积48平方米,卫生设施比较齐全,有执业医师1名。水、电、路、通讯、教育、卫生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了极大改观。全村现有党员43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村干部3人;村两委班子齐全,分4个党小组;有县人大代表1人、镇人大代表2人、村民代表28人、4个文化科技中心户。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虽然红旗坪的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但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贫困面大。全村现有贫困户146户508人,其中特困户21户49人,有6户12人需进行危房改造;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仅有320.4万元,人平纯收入仅有1744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了54元。
怎么办呢?红旗坪村将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绿色五峰”战略,在“依托资源调结构,培植基地育支柱,整村推进求突破,村民共奔致富路”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广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稳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努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着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三色”建设蓝图。即农业产业发展、生产条件改善、资源保护良好的绿色银行;村容整洁、信息畅通、生活宽裕的金色家乡;精神富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红色村庄。
按照“三色”建设蓝图,红旗坪村将在2010年实现“1234”、“五个一”和“6个100%”,即村有 “千亩烟叶二千药,三千林业四千箬”的绿色支柱产业,稳定发展烟叶基地1000亩,草本药材达到2000亩,经济林达到3000亩,箬叶达到4000亩;户有一个重点致富项目,人平经济林田达到10亩,一户培训、转移一个劳动力,一户有1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年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100元以上;公路通组100%,特困户危房改造100%,贫困学生救助100%,贫困人口大病救助100%,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五保户集中供养100%。达到“五有”,即村有党员活动室、有群众文化活动室、有卫生室、有村规民约、有强有力的班子;做到“五无”,即无贫困人口、无辍学儿童、无计划外生育、无社会治安案件、无脏乱差;完成“六改五通”,即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善垃圾处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信息。
围绕建设绿色银行,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民稳定增收渠道。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依托优势资源,着力培育烟叶基地、中药材基地、箬叶基地,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把红旗坪村的土地和山林建设成村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一是倾力打造全县中药材第一村。努力保护好现有野生药材资源,充分利用好荒山荒地,加速发展野生药材林,不断扩大草本药材种植面积。草本药材达到2000亩,木本药材达到3000亩,共计5000亩。二是稳定发展烟叶产业。全村稳定种植烟叶1000亩以上;扶持培育10亩以上大户10户、5亩以上50户;户平种植烟叶3亩以上,户平烟叶收入达4000元以上;确保烟叶种植户每亩有一间标准晾房;因地制宜地确保灌溉用水。三是保护和利用好天然的箬叶资源。到2010年,全村的箬叶资源达到4000亩,让村民人平有近4亩的箬叶稳定收入来源。
围绕建设金色家乡,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坚持把建设和改造新颖、美观、具有浓郁土家风格的住宅,全面完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六改五通”任务统一起来,着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真正实现“美化、绿化、净化”的目标,建设成村民美好的金色家乡。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解决道路、饮水、电力、通讯、广电问题,不断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启动和完成鸦来省道至村委会办公楼干线公路硬化改造工程,建水泥道路6公里,新修付家村至龙潭公路2.5公里、马泥湾公路2.5公里、钱家荒公路3公里、鄢家荒公路2公里;建设绿色通道,加快到组到户公路维修和扩修,实现到组到户公路晴雨通车,力争到户公路通路率达到70%以上。二是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居住环境问题。加快危房改造工程,力争在2007年将6户12人的危房消除,确保特困户的住房安全和住房条件的改善。
围绕建设红色村庄,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坚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强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推进科技培训和社会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实现本村的安定团结和农民精神生活的充实,真正把红旗坪建设成红色村庄。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实现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色”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巩固和提高先进性教育成果,抓实“五好”创建活动。坚持党员“自力更生,扶贫帮困,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先进性具体标准,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五好抓阵地,加强双带绘蓝图”的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教育制度等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2006年维修好村委会办公楼这一主阵地,制度上墙,设置规范,办公方便。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乡风文明的良好风尚。开展以“三建一创”(建道德规范、建道德档案、建道德理事会、创和谐民风)为主题的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不断提高本村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好村民在顾全大局、相信科学、尊敬老人、邻里团结、文明风范、奉献社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农村文明社会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一要强化科技文化培训。健全电教设备条件,加强对农民的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加大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的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顺利转移,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助学启智”工程,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难的问题,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积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贫困学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三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四要继续抓好计划生育。深入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和优生优育,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当好“三员” 服务新农村--2007年春我准备的发言稿
去年,作为县委派驻湾潭镇红旗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我于4月底被单位领导送到村正式开展工作。“五一”7天长假期间,我就想,自己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县直部门工作,虽然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参加工作的第二天就到九孔村抗过20多天旱灾,后来又当过农村小康工作队员、驻村先进性教育指导员等,但那都是在相关领导的直接带动下开展工作,从没有象今天这样,要独当一面,要担负起我还极不熟悉的村干部工作。怎么办呢?
我想,不懂就调查研究,首先将村里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再说。这一摸,还真摸出了效果。我在村里跑了一个月,发现,虽然全村都是高山,被称为“百里高荒”,是全省重点革命老区贫困村,2006年刚刚启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但全村的烟叶种植面积大、中药材和箬叶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乡亲们脱贫致富大有希望,加之这里民风淳朴,具有优良的老区精神,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不难得到加强。我心里有了底。
6月12日至16日,在县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研讨班培训期间,我反复思考,总结调研成果,根据县委工作要求,理清了驻村工作思路,那就是,严格遵守驻村纪律,认真履行“指导、帮扶、督促、服务”的职责,竭力当好“学员”、“办事员”、“宣传员”。首先,当好“学员”:一是刻苦学习中央、省、市、县、镇党委及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武装头脑;二是虚心向县、镇一些熟悉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同志请教,有备无患;三是深入田间地头,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学习,向农村经济能人、老干部学习,向朴实诚信、艰苦奋斗的群众学习。其次,当好“办事员”:一是搞好本村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描绘出本村2006-2010年建设蓝图,并全力组织实施;二是提升本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三是加强本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第三,当好“宣传员”:一方面,在本村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将本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所取得的成绩及时宣传出去,为本村新农村建设呐喊加油。
有了明晰的工作思路,办事情就有了“谱”。接着,我多次与湾潭镇驻村工作队员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讨,向县扶贫办和镇党委领导请教,广泛征求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及部分群众的意见,十易其稿,拟定出《红旗坪村整村推进暨新农村建设规划》,描绘出“绿色银行、金色家乡、红色村庄”的“三色”建设蓝图。后经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这个规划。
同时,我与镇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多次到村委会办公楼所在地查看,并请县、镇领导对其调研,对其维修后,内部大小会议室、卫生室、办公室、档案室等一应俱全,外观民族特色浓郁,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8月中旬,红旗坪村遭遇15年一遇的冰雹和风灾。我与镇村相关人员,在田间地头查看后,将灾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组织全村群众抗灾自救。年底,全村烟叶收获后,纯利仍达每亩1400元,加上其他收入,人均纯收入达到2074元,比前年净增300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我的“狠气”,是县、镇党委和政府有效领导的结果,是我的单位县扶贫办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本村“两委”班子及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村干部,更是功不可没。和他们一起“共事”的日子,常常让我感动不已。记得,那天中午,我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兴国同志在烟叶地里查看冰雹灾害,遇到突然而至的暴风雨,我随身带着伞,胸部以下都被淋得精湿,而李书记一早就出门了,没带伞,全身顿时被淋透,就那样湿淋淋地在全村跑了一个下午。
后来,我发现,这在他是常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2月,我和李书记在全村查看危房户,跑了4天,最后一天下午,我在满是稀泥的小路上摔了一跤,右手中指被一块尖石划破了,人也站不起来。他赶紧将我扶起。正碰到两个乡亲路过,和我们谈起修公路的事,可能是他们喝了酒的缘故,同样一个事,说了一遍又一遍,后来总算看到我的伤口上糊满稀泥,还一直流血不止,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天是星期六,我想回家。李书记很累,但他依然用摩托车将我送到二三十里外的街上,直到我坐上一辆到湖南石门追“大肚子”后回五峰的计生车,他才趁黑骑车回家。
去年,李书记仅有半个月在家生产;家里的农活几乎全靠他妻子和70多岁的父母支撑着。这一年,他几乎全部在为村里的大事忙活着。
还有村支部副书记陈登忠同志和村计生办主任匡文娅同志的事迹也很感人,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我将他们的事迹采写成通讯,发表在《三峡日报》和省委组织部主办的《党员生活》杂志(2007年第2期)等媒体上。
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我为红旗坪村所写(所摄)的调研文章《绿色银行金色家乡 红色村庄》、新闻《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等,在《人民代表报》、《民族大家庭》杂志等媒体上发表近百篇(条、幅)次,为新农村建设鼓劲。
一年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竭力当好学员、办事员、宣传员这“三员”,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组织协调能力上,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