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地流转将会带来哪些作用
1、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由于土地的流转,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2、有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3、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一个地区的农产品有没有竞争力,一要看质量,二要看成本。同样的质量,由于成本过高,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要降低成本,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实行规模经营。根据农业发展的趋势,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投入减少是必然规律,当经营规模扩大时,成本相应会降低。所以关键要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而土地流转为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4、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如果没有规模经营,一方面一家一户分散耕种,使用机械耕作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单户经济实力差、资金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以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所以要想实现规模经营,必须要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耕地相对集中起来。土地流转的实施,使土地相对集中成为可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条件。5、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否则阻碍经济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力已经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情况,向前发展了很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这种生产关系必须与其相适应,进行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就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断完善的体现。按照效率原则,农民承包地在确认使用权的不变基础上合理流动,并适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收入。而流出承包地的农户也能更好地从事二三产业,提高收入。事实上,农产仅靠几亩甚至几分承包地要想富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除非种金子,最多只能维持温饱。只有让一部分农民转移到二、三项产业,把承包地转让给另一部分农户,实行规模经营,采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收益,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四、如何引导、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积极引导,切实加强管理。要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办法。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要严格把握政策,坚持走群众路线,防止工作简单化和随意性,防止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1、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引导流转。引导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不是对农业家庭承包制的否定,而是长期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搞活承包地,使承包地流向种田能手和其他现代农业经营者集中,是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益的重要措施,是在新形势下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广大农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2、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提供服务的机构或中介。建立服务性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户之间流转土地提供平台,畅通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方便农户就地转让,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价向社会发布,牵线搭桥。
3、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中作用。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的好,可以避免许多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加快促进土地流转的发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协调、帮助农户签订规范的流转协议,避免土地流转纠纷;帮助谈判价格,可以降低谈判成本;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面收取租金,可以降低大户因不给租金或弃田逃跑,一家一户农户经济受到损失的风险。
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只要有了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保障,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就会降低,土地的流转就会加快。
5、开展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非农就业能力,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把培训农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提高他们适应从业岗位的技能,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合格劳动者,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这样就有条件能让更多的农地流转起来。
6、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为土地流转提供条件。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后就没有了其他职业。因此,必须要加快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增强集聚各类企业和生产要素,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的能力。
在保证粮食安全、尊重人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把土地集中在种粮大户和愿意用土地做文章的一些人手中,让少量的土地有效集中,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让更多人走出农村,走向城镇,实现农村的小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