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要创新
在扶贫与开发中,以扶贫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就要把开发作为重点,也就是坚持开发式的扶贫建立并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方法是手段,离开一定的方法,也就解决不了过河的“船”和“桥”的问题,就难以达到工作的目的。在传统的扶贫开发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注重抓扶贫,而放松抓开发,今天我们要把着重点放在开发上,通过开发拓宽扶贫的渠道,拓展扶贫的领域,这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也是在方式方法上的转变。对我们来说,能否转的及时、转的得当,具有适应性,它取决于农村干部的认识高度和思维能力的科学化。因此说,在方法上更新、转变,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正确对待、恰当处理的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在哪些方法上进行更新?归纳起来,有如下七个方面。 一是要采用专家论证式工作。作为一个地区的开发,不能是盲目的、盲从的,也不能是机械的、死板的,一句话,而是认真的、严格的、灵活的、科学的。这个科学性,指的是开发的内容、项目、场所、投入等等,一切要符合条件、要符合具体情况,要适合于当地贫因群体的承受能力,总之,一切开发要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请专家进行一番周密的论证、周密的思考、周密的策划、周密的安排,也就是在群众与领导、领导与专家、专家与群众形成认可、共识之后在进行开发。坚决做到“四个不开发”:即大量占用耕地的项目不开发;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项目不开发;当地资源短缺的项目不开发,没有通过专家论证的项目不开发。在开发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与走专家路线相结合,二者形成一致的意见后在进行稳妥式的开发,这样就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少出失误,少受损失,这样开发的成功率、成效率就稳一些,把握性就大一些,科学化程度就高一些。
二是要采用群众创造式的开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开发,实质是一个群众性的攻坚工程、攻坚活动、攻坚之战,也是一场深刻的群众性的思想革命。可以说,开发是靠群众干的,方法是靠群众创造的,点子是靠群众出的。作为领导的任务是要把群众的经验加以集中、总结、归纳,上升到理性、科学性,在面上加以推广、应用,应成为我们的工作方法,做到了这一条,就有了开发的思路、办法、主心骨,也就有了“跨河的桥,上楼的梯,开荒的镐,划船的桨”。在这个问题上,要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情况,切忌急于求成、包办代替;切忌搞形式主义,一哄而上,一哄而起;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群众的具体意见,一切从贫困地区、贫困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尊重客观规律以及经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等。
三是要采用借鉴国外经验式开发。开发它是一项国内个的攻坚任务,国外在开发这个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是我们需要加以研究和借鉴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眼睛向外,要有世界的眼光。有人认为,国外的经验,我们和他们的国情不一样,社会制度不同,农民的素质各异,感到国外的经验学不来、学不成、学不好,存在着死搬硬套和畏难情绪,在这里,虽然存在着国情的不同性,但我们不能用僵化的观点看问题,要依据我们的现状去灵活学习国外的经验,学习他们管理的模式,学习他们创业的精神,总之,学习他们对我们有用的,管用的,能用的东西,把我们从事的开发引入正规,常规,以及科学的范畴,这样我们的能力、本事、作用、价值就大了。
四是要采用规律运用式开发。事物及其规律都是客观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论者。我们一旦对客观规律把握不准,在开发中就会出现诸多方面的问题,其表现是: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片面性;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性;或只看当前,忽视后劲――静止性;或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表面性;或囿于经验,生搬硬套――主观性;或寻找模式,照抄他人――盲目性等。这些都违背了规律、违背了辩证法、违背了唯物主义,与科学无缘,谈何求得科学真理性和工作的主动权呢?要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这种“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就要注重对内在规律的认识、把握、运用。这是因为,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顺应了规律、适应了规律、把握了规律,就可以避免指挥一盆桨,工作一团麻,结果一团糟,开发才能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就开发而言,也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在开发这个课题上,由于农村贫困面积大,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习俗传统、人文背景各有不同,事物所处的规律也不一样。在把握规律上,要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一个模式,不能乱铺摊子。要在把握事物客观规律的同时,抓住事物变化的特点,依据特点进行开发。再者,也要从本地区现有的状况去进行开发,利于开发什么就开发什么,开发什么潜力大就开发什么,也要从开发的后劲上和群众的长远利益上去开发,真正做到“尊重规律,顺天而行;尊重实践,顺势而上;尊重群众,顺心而为”。
五是采用地域区别式开发。我国地域辽阔,呈现出广、大、杂,各地区所处的地域特点、特征、特色不一样。开发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潜力在、后劲足,就要在开发上依据地域的不同构成,不同趋势、不同劣势、不同矛盾的现状开发。不认识这一点、不承认这一点、不注重这一点,就会被动挨打。不仅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特点不一样,就是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地域特点也有区别,既然有区别就有不同性,就有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对农村干部而言,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是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实现突破、获得突变的。我们在开发中,要吃透“中央”的,使中央精神地方化;吃透“外地”的,使外地经验本地化;吃透“自己”的,使自己经验具体化。这样的开发才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群众价值、地域价值、长远价值。
六是采用试点推广式开发。开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我们没有成熟的、成功的经验,一切靠摸索的情况下进行,搞开发其困难很多,难度很大,略不留意、留神,若有闪失,就会给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因素,甚而是消极的影响和负面的效应。对于这一点,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警觉。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上先搞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在依据试点经验进行开发。这样做可以稳妥一点,能减少不应有的失误、损失。试点工作要选好点,搞好调查研究,精心规划,周密组织,科学安排,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教训,摸索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把试点搞好,经验总结好,在面上推广好,使开发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
七是采用联姻式的开发。联姻式的开发这是一种团结友谊、团结合作、无私支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携手并进的一种开发方式,它有利于富帮穷,大帮小、快帮慢、新帮旧。特别是在地域差别,优势差别,资金、技术人才相比悬殊较大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智力、职能、资金、技能开发式的联姻,尤为必要。在这种开发中,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管理、统领的的作用,采取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联姻,发展企业与落后企业的联姻,经济实力强的部门与农村困难群体的联姻,同时,县、乡、村干部也要与乡、村、户联姻、结对子,形成“一帮一,一扶一,一联一,一促一”的联姻开发和发展趋势,扶贫工作就会出现新格局、新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