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镇韩李村委会主任助理 刘倍越
我是去年7月到任的大学生村官,现在在开发区朝阳镇韩李村任村主任助理。工作一年以来,我对农村的发展和现状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想法。
我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在到农村工作之前,对农村的认识基本上局限于媒体的报道。当我真正进入农村,在农村开始工作、生活的时候,我发现真实的农村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一、当代农村现状
其实现在的农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农业(农林牧副渔)仍处于主要地位的农村,这种村子有很多人口仍然从事农业生产,也就是依靠种地为生。大多远离城区,拥有较大的土地面积。另一类农村,农业生产已经退出主要地位,个体、私营工商业初具规模。这类农村大多位于市郊,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传统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比较而言,收益低、收效慢。传统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效提高其产出回报率,就需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当前以工促农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形成,但是我个人认为以工促农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依靠工业高效产出的反哺和各项政策补贴使农业生产能够有序的循环,通过政策的方式,鼓励和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虽然农业生产效益不及第二、三产业,但是地位十分重要和关键,最简单的概括就是粮食安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多重要,应该不必多说。另一层则是以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来推动农业生产的变革,彻底打破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使得农业资源重新整合,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是我对于农业生产的一点看法。
而对于农业生产已经不占主导的地区来说,他们具有如下特点:
1.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占有量较低,发展较大规模种植业经济有一定难度;
2.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较低,存在相当数量的人口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或打工;
3.村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仍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4.交通便利,进入城区所需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5.集体经济萎缩,个体、私营工厂企业相对发达;
6.基础设施建设较一般城区还相对落后。
这样的农村其实已经进入半城市化的状态,主要劳动力群体已经不以种植业为生,而在企业上班,过着类似上班族的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正是乡镇企业中的“蓝领”阶层。可是,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土地,不过所种的粮食不过满足口粮所需。土地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日常在田地里劳作的几乎是40岁以上的劳动力,鲜有年轻人出现。可以说,这里的村民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但是,他们仍然居住在农村。“城市的工作,农村的生活”是他们逼真的写照。
在我看来,这两类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是不尽相同的。
二、两类农村不同的发展
就经济水平而言,农业村的经济基础一般都比较薄弱,但是它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农业村发展进步的主要目标。通过对农业资源的重新整合,在土地上建立“农业工厂”。有学者认为,让大片的农田转变成为农业工厂来进行农业生产,让辛勤劳作的农民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来领取相应的工资,让农田的经营者成为经理来决定农作物的生产销售模式,让农田的承包权拥有者成为股东来获取相应的分红。这样使得农业资源重新整合,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经济,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架构。在这个过程中,开放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实现规模化的重要途径。在生产规模化的同时,会使得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如何促进这部分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比如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等。
而对于工业化的农村来说,它们实际上已经步入了城市化的进程。这些地区的居民基本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这里与城市的差别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化,是这类农村发展的目标。工厂经济对这类地区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看来,在做好服务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注意产业发展结构,促成产业链,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被解放,就业培训和劳动力转化输出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这些工业化地区农村直接向城市转变,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进程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转变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