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郭家沱街道石佛村村主任助理 郑煦
“三项制度好,干部腿脚跑得不得了,大事小事都来问,群众欢迎得不得了” 这是当前流传在重庆老百姓口中的一句顺口溜,质朴形象地道明了群众对于“三项制度”的欢迎。“三项制度”是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群众路线”(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我市积极探索“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思路的有力举措;是我市针对党组织及成员联系群众不经常、走访不全面、了解不深入、意见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提出的新的工作方法。
“三项制度”自去年实施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市9032个村、1979个社区已建起了该制度,不少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也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三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该制度是针对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提出的一种新思路,主要包括书记接待制度、成员走访制度和群众意见反馈制度三方面。诚然,以上内容只是一个轮廓式的规定,而一项制度能否真正落实到位,行之有效,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诚如基层党组织是一个大的概念,既涉及到农村,又涉及到社区,同时还包括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因此,在实施该制度时,千万不可搞“一刀切”,应根据不同的基层党组织,完善并细化与之对应的规定,使“三项制度”具体化、细则化、地方化、特色化。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三项制度”在农村基层党组的贯彻落实谈谈我的体会。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而农村的群众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特殊性,农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三项制度”在农村贯彻落实的特殊性。“三项制度”究竟怎样才能在农村基层党组中发挥应有作用,我认为最需要把握的是其灵活性,一定要在深刻领悟“三项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进行灵活操作。以下针对“三项制度”的三个规定逐一阐述。
一、基层党组织书记接待群众制度
对于“书记接待制度”,“三项制度”要求每周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天,同时还要求填写《党组织书记接待群众记录薄》。根据农村实际,可从接待时间、接待主体、接待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作相应调整。
首先,从接待时间看,农村村委会的办公时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机关,并不是严格的朝九晚五制,而是与农忙、赶场等时令及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村委会工作人员及书记并不是随时都在办公室办公,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是常有的事,所以,除了要保证定期的接待时间外,其他时间也要作灵活安排。要安排相关人员接待“非接待日”的群众,尽量保证群众来了能找到工作人员,而不是白跑一趟(大多数村民步行到村委会至少都要30分钟)。
其次,从接待主体看,可尝试建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主、大学生村官为辅的接待群众制度。书记不在村委会办公时,大学生村官应主动肩负起接待群众的工作,并作好相关记录,在经核实和向上级(书记)汇报后,填写好《党组织书记接待群众记录薄》。
最后,从接待方式看,正如在以上“接待时间”所述,接待不一定就是坐在办公室面对面的问答式,而是可以搬到“田间地头”,农忙、赶场,和群众拉家常,同群众干农活,均是“办公室接待”的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