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桥铺路“铺筑”民心
他来之前,自然村之间的乡间小路总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给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要想富先修路!王文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积极带领村两委大刀阔斧、因村制路制定了“村村通道路”实施方案,重点在“输血”与“造血”、“扶贫”与“解困”上做细文章,下足功夫,最大限度地争取后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好“村村通公路”的政策和资金,带领村民修桥铺路筑民心。现如今,一条长3公里的高标准水泥硬化道路横穿周扬庄组-石婆庄组,一条长5公里的砂石硬化道路横穿房庄组-李庄组,4座横跨在大沙河畔的扶贫开发桥连接起郭楼组-石婆庄组-李庄组-周扬庄组,同时也架起了乡亲们把“心”敞开,放“眼”世界、憧憬幸福、放飞希望的心中长虹。
提档升级配套设施
往年,乡亲们的厕所大都建在自家庭院内,每当酷暑盛夏时,村里村外蚊蝇遍地,臭气熏天,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一直让乡亲们苦不堪言。王文龙意识到,厕所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基本卫生设施,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文龙在第一时间与县爱卫会取得联系,带领村班子积极配合爱卫会全面实施“改厕工程”。目前房庄村已有1000户村民用上了梦寐以求的“水冲厕所”,干净卫生,操作便捷,美观大方,使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房庄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三夏大忙情暖百姓
芒种这天一大早,王文龙就来到了贫困户陈千侠的麦地里,整个上午他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帮助她家抢收小麦。
为确保全村低保户、五保户、军烈家属、留守家庭平安度过农忙三夏,在王文龙的建议下,村两委开会研究,制定出“助三夏、献真情”两步走的帮扶方案。村两委兵分两路,一路由村支书亲自挂帅,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协调大型联合收割机,优先、无偿为贫困户抢收小麦,人机不停、昼夜不歇,保证这些户的小麦第一时间颗粒归仓。第二路人马由王文龙带队,深入到贫困户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为村里22户贫困家庭送上200元助夏补贴,并送去了面粉、化肥、种子、花露水、驱蚊剂、科普图书等生产、生活用品,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村军烈属郝允为激动地说:“今年夏季,俺吃的用的给送上门,收种不用愁,还是村干部想得周到啊!”
倾情帮扶贫困学生
2009年1月上旬的一天,刺骨的寒风无情地刮着。王文龙不顾冬日的寒冷,顶着扑面的北风,走进了房庄村贫困户胡广彬的家中。他将带来的棉被、棉衣、面粉和200元慰问金交给了一个叫胡梦的小女孩,然后,向她卧病在床的父亲胡广彬和母亲叶立英嘘寒问暖。胡广彬眼里噙着泪水,深情地握着王文龙的手,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2007年刚下村时,他抱着把所学的知识贡献出来的想法,掏出自己的心,去换取农民的真心。为了解村情民意,他这个“天之骄子”决心要把“地气”接上。进村后的第一件事,他就挨家挨户地对村民进行了走访。当他推开胡广彬的家门时,映入眼帘的是胡广彬和他的妻子叶立英都在床上躺着。王文龙走上前去,拉着胡广彬的手与他们亲切地聊起了家常。原来叶立英患了半身不遂病,常年下不了地。胡广彬也患了肝炎,虽经住院治疗但出院后也干不了活儿。他们夫妻俩还有一个10岁的小女儿叫胡梦,是房庄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这种境况下,懂事的小胡梦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胡梦除了刻苦学习外,每天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父母,家里的吃穿住用多数是好心人捐赠的,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3.3亩责任田。虽然小胡梦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的拮据和超载的负荷,让她感到没有办法再把书读下去了。
王文龙了解这一情况后,对这个家庭的遭遇很是同情。他当即就把这个困难户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要以自己的能力帮小胡梦一把,让她完成学业。他虽然工资有限,却依然决定每学期资助小胡梦200元,直到她考上大学。从2007年7月到现在,王文龙已经先后为小胡梦资助了1000元。为使小胡梦像其他孩子一样生活得快乐无忧,王文龙就经常抽空到小胡梦家里走访慰问,并帮助她温习功课,力所能及地为这个贫困家庭排忧解难。在农忙时节,王文龙就到胡梦家的农田里,帮助胡梦干些农活,为她减轻负担。天冷了,王文龙就会为胡梦家送去棉被、棉衣;每当大的节假日来临,都会提前给胡梦家送去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王文龙还经常给胡梦送去课外读物、文具等学习用品,让小胡梦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今,胡梦在王文龙的帮助关心下,已从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逐渐变成了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有理想的五年级学生了。胡梦对王文龙给予的帮助,打心眼里感激。每当她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或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时,她总是在放学后,拿着奖状先到村党支部,把喜讯第一个告诉王文龙,以此表达她的感激之情。
稿笺阡陌笔耕不辍
夜阑人静,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喜欢写作的王文龙总是要记下一天的心得体会、所见所闻,在稿笺的阡陌中拓耕出一片心灵的绿洲,他的文字正在那润湿松软、乡土浓郁的田野里,悄然无声地播下一粒粒种子……
这朝夕相处的村野阡陌、芬芳泥土,促他成长,给他感悟,让他深思,愿这种难得的经历,成为他永远的财富……
【人物简介】王文龙,毕业于扬州大学中文专业。是2007年5月江苏省委在启动“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时,面向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选拔的1011名应届本科大学生村官之一。同年7月20日,被组织分配到省定经济薄弱村的房庄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他的言论、通讯、报告文学等200余篇作品相继被《党建》、《党的生活》、《徐州党建》、《农民日报》、《新华日报》、《人民代表报》、《江苏科技报》、《徐州日报》、《徐州风纪》等报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