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肖辛庄村主任助理 朱文瑶
作者近照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既加强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又为各级领导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的战略接班人队伍。 ——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
2008年,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至2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廊坊市率先启动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先后选聘了4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分配到各个村街任职。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全国上下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此事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要求:大学生到农村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既加强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又为各级领导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战略接班人队伍。
中央各部门各部委也下发了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去,为大学生在农村的工作、生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中央电视台、中青网、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以及各大媒体也先后报道了众多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事迹,涌现出了一批像周倍良、王红兵、戈新华、张天然、李伟等具有代表性的十佳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大学生村官,他们不仅是大学生“村官”的代表,同时也是新时代下新农村面貌的写照。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干部走进农村,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工作生活的综合情况,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到村任职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从开始抱着犹豫不定、试试看的心理,转向逐步适应、踏实工作,以较高的适应能力完成了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家长对孩子们在农村的工作慢慢的也表现出大力的支持。目前大学生村干部队伍总体状况良好、思想稳定、工作踏实。
大学生到村任职后,主动参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有关工作,主要承担村内值班、上传下达、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图书室建设与管理、文字材料任务等。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人大代表选举、农业普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及专业协会建设的具体任务,同时还积极协助治调委员参与村民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得到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尽管如此,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和生活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二、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困难和局限
有人说:“农村干部难当,村干部更难当”,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农村生活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工作更是有难度。
(一)大学生较高的创业热情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大多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且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但是光有创业激情和愿望没有创业资金和资源这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有的省市区出台了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贷款计划,大学生创业大赛也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农村本来集体资产较少,甚至有的村街还有难以偿还的债务,这些并不能解决大多数有创业梦想的“村官”们的资金问题。
(二)“外人”难以取得村内人的信任。村里的宗族血缘和邻里关系错综复杂,到村任职的大学生1/3以上不是在自己家乡的村街任职,其中还有许多外省市的大学生分配到了就读高校所在地,这样这些不是在村街土生土长的大学生“村官”就成了村民的眼里的“外人”。大学生到村任职以后很难掌握村街的深层矛盾,部分群众不愿意让“外人”插手太多自己的事情,对大学生当村官持不信任态度,加上大学生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与农村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等,都会影响大学生作用的发挥。
(三)村干部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位不明确。个别村干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大学生村干部是乡镇的人,组织上安排他们到村锻炼,是来镀金的。一些村干部及村民把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主要思路局限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从而给农民致富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其他事情则不太上心。如果没有带来什么经济发展的效果会被认为这些“村官”很没用。其实大学生在农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自己也愿意做,比如搞个娱乐体育活动、开展科普知识竞赛、引导村民互帮互助组织孩子们帮助孤寡老人等等。
(四)“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经过几年的工作,对大学生是一种实践锻炼,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人才匮乏的问题。然而,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较城镇差,大多数大学生把到村任职作为提升自己的跳板,三年以后将如何?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们多数会将“出口”通过各种考试选择为回城镇工作,给农村大学生干部培养的连续性带来了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