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人事局了解到,近期全市所有区县的大学生村官都有望分批“回炉”到高校“充电”。此前,50名来自延庆的大学生村官于本月25日集体在北京农学院“回炉充电”,专攻农业知识,成为首批“回炉”的大学生村官。(3月30日《京华时报》)
为解决农村人才长期严重匮乏的现状,近几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比如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两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工资待遇与公务员靠等,以此鼓励大学毕业生“服务三农,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们去农村就业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特别是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今天,不少大学毕业生都积极主动地要求到基层去任“村官”。但目前,部分大学生“村官”表现不尽人意,有的是典型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有的刚下去时热情很高、信心很足,但一段时间下来,却发现所学知识很难派上用场,工作起来心有余力不足。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一是认为“村里矛盾多”工作不好开展的占44%,二是认为“专业不对口”和“政策不落实”的各占24%,三是还有一部分人纯粹是来“镀金”的,为其后来读研或升迁仕途打基础,是否有服务“三农”的真心还得画个问号。
记得去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对全国的大学生提出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树立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的三点希望,并勉励同学们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要懂得农村,了解农民。更强调指出,在中国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六大”全国党代表、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农村基层干部标兵官店镇党委书记刘银昌曾说过:农村工作有特殊性,经验很重要。不懂农业、不会干农活、不了解农民,再年轻也不管用。据报道:首批参加北京市举办培训班的大学生村官,大都工作了半年至一年,之前他们所学专业都是非农专业。在农村工作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民成为这些大学生村官们面临的最大难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当村官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所难免,当前重要的是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扬长避短,让广大大学生“村官”成为科教兴农的主力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笔者认为,要真正把大学生“村官”计划落到实处,除了给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外,还要加强培训,完善评价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别把选派大学生任“村官”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网友:刘纯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