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起,大学生村官开始走进千万个乡村,这一年,北京、四川、江西、福建等18个省区市先后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且出台了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希望用这项制度给新农村建设输送人才,另一方面缓解城市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那么,这些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去什么变化?他们在农村又待不待得住呢?(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网友热议:
新华网友:125.121.27.*
让大学生到农村去锻炼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大家如果“一窝蜂”地去当村官,盲目地选择这个跳板,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不但浪费公共资源,而且对农村的发展起不到什么推动作用。奉劝哪些“目的不纯”的学生们,考虑问题要慎重。
新华网友:220.248.229.*
把当村官作为“跳板”有什么不合适?这样既可以让大学生走近农民,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村的文化发展,解决优秀的农村干部后继无人的问题,又能锻炼大学生的工作能力,使真正的实干型人才得以胜出,确实是一举多得。
新华网友:60.20.51.*
如果众多大学生都能当一回村官,小试一下“拳脚”,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样的跳板好。农民需要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也需要在这么一个环境下进行磨练,农村为大学生的成长铺设了一条宽敞的道路,大学生“村官”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农村加上新“村官”,形成了一种互为依托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