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大学生,不要说熟悉农业、农村,问最基本的一点:他们分得清“五谷”吗?现在,即便是许多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其实都“十指不沾阳春水”、分不清“五谷”了。
抛开专业素质不说,即以管理经验论,让这些基本没有社会生活经验的半大孩子,走出校门就直接管理数百人、乃至数千人的村子,大致相当于要在管理科学的试验田上培育“亩产十万斤”的奇迹,想一想都令人感到恐惧。
所幸,大学生担任的,基本是象征性职务并不拥有实际权力,如副书记、主任助理等等。问题是,村,并不是一级政府,承担的行政职能极其有限,经费来源捉襟见肘,根本没必要维持庞大的行政架构,如专职副书记、副主任这些职务,早就在历次改革中被裁撤了。
因为这些大学生的来到,因人设官,重新恢复这些职位,表面上看,不需要村民承担费用,但实际上,公共财政因此支出的费用一定会以扶持农业、农村的名义列项,公共财政中用于扶持农业、农村的资金本来就少,其中一部分,用于供养这些大学生了,自然不可能用于其它方面,村民能得到的直接扶持就减少了。以江苏省的情况而论,财政给予这些大学生每人每年18000元补助,另按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安置经费,加上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假设一个村子有村民1000人,则为供养这一名额外的大学生村官,每位村民每年将损失本来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获得的20元以上的财政补贴。目前,中国有大约70万个行政村,如果给每个村子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相当于平空增加70万事实性的公务员,以人均年消耗2万元计,公共财政年负担为140亿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