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1日电 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唐敏,2001年4月和其他99名大学生一起被海南省儋州市选聘到各乡镇村委会挂职担任“大学生村官”。目前,100名“大学生村官”仍然在岗的只有53人,几年的挂职经历让他们收获了阅历和经验,但也让他们面临身份的尴尬。
1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报道,2000年10月,儋州市多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选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委会挂职的通知》,通知指出挂职时间为两年,每月工资只有300元,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儋州籍的大学应届、往届毕业生。
吸引这些大学生的是通知当中关于“政治、生活待遇”的描述:“每年由市委组织部、人事劳动局定期对到村委会挂职的毕业生进行考核,胜任工作和工作需要的可以续聘。其中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其中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我们当时就是冲着这句话才来的。”1996年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小吴当时放弃省会海口的工作当上了“大学生村官”。按照小吴最初的理解,这句话针对的应该是多数人,即使针对个别人,只要挂职期间不放弃学习,自己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