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5月5日电(记者 桂涛 张兴军)5年前,申俊田背着行李从农村迈进城里的大学校园,希望从此能够留在城市工作;可是,2007年毕业时,他重新回到家乡河南周口太康县毛庄村,当起了一名“村官”。
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申俊田已在村里做了近一年“村委会主任助理”,他的主要工作是调解各种邻里纠纷、准备报告材料等。
22岁的申俊田说,自己选择回到家乡当“村官”是“理想和现实妥协的结果”。他原本想做一名城市“白领”,可是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放弃。
申俊田说,当“村官”可以学以致用,切切实实为乡亲们做点事,在基层工作也是很好的历练。他也坦言,当村官有医保待遇、相对稳定的工作,这也是促使他选择回农村的原因之一。
4月26日,河南省汤阴县五陵镇旱塔河村“大学生村干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国强正在清理猪舍卫生。2005年12月,李国强通过考试成为安阳市汤阴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任五陵镇旱塔河村党支部副书记。 中新社发 张志勇 摄
1966年至1968年,中国400万中学毕业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困难。当时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掀起一场上山下乡的浪潮。
现在,“到农村去”再次成为越来越多像申俊田一样的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上个月,在河南省一次计划招录45名“村官”的招考中,近3000名大学生报名,其中有366名研究生。在“中国大学生村官网”上,每天都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询问村官考试的情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部分省份就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号召大学毕业生去农村工作。目前,这一计划已扩展到包括北京、四川、青海在内的28个省份。
中国政府在今年3月份宣布,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