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农业大省的河南农业大学,今年首次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内增设“农村发展与管理”方向专业,即“村官”专业,计划招生60人,实际上线人数达到931人,学校只能按照1:15的比例,“掐尖”录取新生。(9月16日《人民日报》)
就此,笔者想说几句。 我的几位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到基层当村官。因为他们是大专生,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就把“当村官”作为就业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当村官可以在服务农村1-2年后享受公务员考试加分等待遇,故而部分同学开始奔着“考公务员加分”而去当村官。
笔者承认,大学生当村官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也能很好地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下一步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积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但倘若抱着“功利”的心态走向村官岗位,并以“功利”的心态在村官的岗位上,不但有违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农村挂职锻炼的初衷,而且这类大学生将来一旦踏上公务员岗位,将成为“泡沫型”干部,贻害人民。
所谓“泡沫型”干部,就是不切合实际,片面追求表面政绩的“浮漂干部”。这些干部除了社会不良风气染指以外,其中一些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功利心亦是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些由大学生村官“成长”起来的干部,把农村当驿站,自然也会把以后的工作岗位当“跳板”,思想、心思始终悬空,很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