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北京市2008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欢送暨表彰大会召开,新一批的大学生村官即将赴任。据悉,北京市在前两年选聘504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基础上,今年又选聘3095名大学生“村官”,基本实现每村有两名大学生的目标。前不久中央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国家将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几年来,不少大学生在农村已经扎根有了自己的事业,而在一些光鲜事迹的背后,村官们又需经历什么样的适应过程?大学生的村官之路应该如何走?
大学毕业去农村挥洒青春
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偏僻的农村,大学生们施展起才华来自然是不拘一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官们到任以后,大多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开展工作。河南鹤壁大学生村官介同彬,是一个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今年只有33岁的大学生村官,他用了5年时间,先后带领两个村庄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创造利润达2000万元。而北京延庆县康庄镇三街村主任助理王贺,积极开展七彩甘薯推广工作,2007年推广面积48亩,使种植户的亩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是传统种植玉米产值的四倍以上。
记者在北京市延庆县大榆树镇了解到,当地的村官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并不固定坐班,而手头的工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根据村里的具体情况来定。该镇2006年到任的两个北京农学院毕业的村官完成的工作各不相同:罗昊到任后帮助当地设计公园、建立流动图书馆,王亚冬则是帮着杨户庄村支部书记完成百利西红柿项目,2007年60栋大棚平均每棚效益达到9400元,仅此一项增收56万余元,2008年春季增加150个大棚。该镇的镇党委组织委员黄涛告诉记者,在冬闲的时候,大学生村官还可以到镇政府挂职锻炼。而在村里,大学生村官们围绕“五员”开展工作:一是“宣传员”,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倡导文明新风尚。二是“信息员”,全面了解掌握农村情况,沟通反馈社情民意,为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调解员”,普及法律知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文明村。四是“管理员”,协助村级组织抓好村政事务的决策、监督、管理、落实工作。五是“档案员”,从事会议记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