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不是小孩子的专利,成年人也有自己的童话。今天我就读到了一个我很喜欢的童话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小女孩,她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书,多得堆满了书架、床头、地板。她的房间里,书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她时常把头深深地埋在书里,独自陶醉,不与任何人分享,不对任何人提及。别人想听她讲故事,那是痴人说梦,她会翻翻白眼直接走掉。别人要动她的书,那是痴心妄想,她会拼命嚎叫,又哭又闹。所以,全家没有人敢动她的书,更不知道书中有何乾坤,除了一只猫。那只猫趁她熟睡时,借着月光偷偷地翻看她的故事书,越看越着迷,直接导致眼睛视力下降,眼镜度数飙升,那副黑框眼镜俨然成了它充满文学气质的标志。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改变了这一切。起火时,小女孩正在熟睡。她被人从火堆中抢救出来了,但是她的书却没有她那么幸运,全部葬身火海。她面对熊熊烈火,多次想冲进去解救那些心爱的书,但是都被家人拦住了。她哭得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猫先生也十分喜欢那些故事书,书中的故事它早已烂熟于心。它实在不忍心看到小女孩如此难过,鼓足勇气坦白它偷看了小女孩的书,所有的故事它都可以一字不差地讲给她听,希望她不再那么难过。在它看来,书只是故事的躯壳,故事才是书的灵魂,只要故事在,书就在。可是猫的坦白并没有止住小女孩的哭声,她大喊着:“你们不懂,你们都不懂,我要的不是书里的故事,我要的是书里的味道,那些故事我从来就没看过!”大家被搞得一头雾水。
这时,火海里传出一阵阵奇特的味道,有苹果的味道,海洋的味道,青草的味道,这些都是书散发出来的味道。
故事看完了,我仍然意犹未尽,反复地回味着书里的两句话。
“书只是故事的躯壳。”这句话一直在耳边跳来跳去,肆意地搅动着我的思绪,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我的脑海。我有个室友,她很喜欢看电影。她的电脑里有很多电影,但是回收站里的电影更多。她的电脑像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各式各样的电影接连不断地涌入,看完后就被删掉,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她自己知道,它们如何在她的生命里划过一丝丝或浓或淡的痕迹。受她的影响,我从她那里拷了很多当时很感兴趣的电影,把电脑填得满满的。可我的电脑像个死气沉沉的罐子,电影只进不出,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终究没有看过几部,心想:反正电脑里有了,什么时候想看都可以。读到故事里的这句话时,我的心头一震,我不也是在抱着空壳沾沾自喜么?有些东西,若想真正占有它,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的精髓流淌在你的血液里,沉淀在你的思想里。而我,太执着于形式,最终让思维僵死在躯壳里。打破这个躯壳,就是让思维流动起来的第一步。
同样让我震撼的还有另一句话:“ 我要的不是书里的故事,我要的是书里的味道。”这句话更像是一句我的心声。我也喜欢书,喜欢看,也喜欢收藏。藏书不一定是都为了书中的文字,可能只是喜欢书的封面,书的插图。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同一样东西对不同的人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我们只需各取所需。不要随便把自己的主观揣测当作客观现实,也不要把普遍情况当作一成不变的真理,破除惯性的躯壳,让思维流动起来。(北京小红门乡 翟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