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婴”在殡仪馆复活——这样的新拍案惊奇,这两天在网站、微博、微信平台上,传得沸沸扬扬。这是个毫无温度的冷故事:一个还没有名字的婴儿,患有先天性畸形和疾病,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治疗,因为“难以治愈”,父母放弃治疗并离去。几天后,“死婴”在送到殡仪馆时,被发现尚有微弱声息……而此前的一天一夜,“死婴”无人理会,滴水未进,在一个纸箱里躺了一夜,在3摄氏度的饥寒交迫之中!
安徽省卫生厅认定,这是一起“严重误诊,性质恶劣”的责任事故。
面对这顽强的、残缺的、孤独的小生命,该惭愧的,仅仅是被处理的当事医生和护工吗?
报道中有“父母签字放弃治疗,并委托医院做处理”的蹊跷表述。就是说,婴儿“死亡”前一周的被遗弃,并非偷偷摸摸,而是得到医院认可。那么,无家属监护、无人支付医药费会不会使治疗变得消极?医生开死亡证明的草率,是否与孩子是弃婴有关?医院的责任意识,是否因为无人追究才轻如鸿毛?因病被弃的婴儿,他们的生命被有意无意地中断,是否从来都不被当成罪错,从来无人受到惩罚?
毕竟,在类似的死亡事件中,这个孩子的获救,只是个意外。
倘若殡仪馆没有发现孩子的生命迹象,而是顺理成章地将这个小小的生命化为一缕青烟,这个无名婴儿,将连一个孱弱的问号都不会留在人间。他“顺理成章”的死亡,也将掩盖一切围绕弃婴生死劫的蹊跷与轻慢。
为什么这个冰冷的故事,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呢?
要指责那对抛弃亲生骨肉的父母吗?据说那对小夫妻“长年在外地打工”,来自农村、家庭拮据的他们,说不定打工企业还没给建立和缴存五险一金,不可能拿出天文数字的医药费去拯救命悬一线的骨肉,也不可能放弃工作专门照顾病孩。不幸诞出先天重症的孩子,是这个本就如浮萍般飘移的小家庭的灭顶之灾。
一说便痛的是,在中国,有个极为庞大的人群,我们常常视而不见,那就是有8300万之众的残疾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这是一个被推算的数字,没人做过准确统计,这或也算是一种轻慢?
更痛的是,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足够重视对残疾人的特殊考虑,而残疾人需要长期治疗、康复和护理等。
想象一下,这个“死而复生”、目前还奄奄一息的婴儿,如果侥幸存活下来会怎样?首先,他还是摆脱不了残疾的命运。如果父母不得不重新认养,他将几乎完全依靠家庭供养和护理。不但他自己将来难以就业,还会影响爸爸或妈妈的就业,因为他必须有专人常年照顾。
一孩残疾将全家卷入贫困的可怕前景,导致每年都有大量残疾婴儿被狠心遗弃。眼下这个冰冷的故事背后,或许就潜藏着一个无人统计的可怕数字……
且让我们对即将展开的社保制度改革投以殷殷期盼,以8300万残疾人及其家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