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江西省婺源县稻黄谷熟,收割机在忙碌收割。由于国家实行购买农机补贴,不少农民选购了小型收割机,既省时又省力。 胡敦煌摄
我们正在分享农村改革30年的丰硕成果。2008年,我们经受住了蔓延全球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风波的考验,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中国列车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平稳行驶,与坚实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固,亿万农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畅,农村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
农业政策的深刻变革,不断激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如今,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从农业部传来喜讯:今年粮食总产有望超过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产。
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变。30年前,城里人的食品还得凭票供应,许多生产粮食的人吃不饱肚子。是小岗村农民的18个指印,启发更多地区的农民进行“包产到户”的探索。“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一亩地能多打几十斤呢!”山西省寿阳县佰僧庄村农民李正华记忆犹新。
农民焕发了活力,土地焕发了青春。数据显示,1978年―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保持了7.7%的增长速度,其中约有一半来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央支持了农民的首创精神。从1982—1986年,中央连续发出5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确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包产到户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大锅饭”,使得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不减,然而农业发展却陷入窘境。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持续走低,农民增收缓慢。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党中央连续5年下发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
——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纳税的历史,逐步建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稳定的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
——开直补农民种粮之先河,逐步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
——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农业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发出了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信号,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好政策换来了大地的丰收。农产品供给能力发生历史性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50160万吨,增幅达到64.6%,连续跨越了3亿吨、4亿吨、4.5亿吨和5亿吨台阶,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作物发展迅速,棉花、油料、糖料的产量分别增幅达251%、392%和411%。养殖业发展迅速,2007年,肉类、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7倍、36倍和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