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虽然关了,但村里积极寻找新出路,千方百计为村民增加收入,如今已经搞起了"冷凉经济"。”昨日,由一水儿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百姓宣讲团四分团来到北京同仁堂集团,向国企员工讲述了各村致富的高招。
什么是“冷凉经济”?来自房山区蒲洼乡的大学生村官张威在台上没有照本宣科“摆”概念,而是结合乡里的实例娓娓道来。“我们村海拔800米至1200米,昼夜温差大,一年四季的气温总是比山外低好几摄氏度,大多数经济作物都不适宜在这里种植,但我们却找到适宜这种环境的高附加值农作物。”他说,种植在冷凉气候带的农作物病虫害少,品质不易退化,是农产品优良品种的最佳繁育基地。
近年来,房山区蒲洼乡东村因地制宜,村民们集体种植反季节草莓和林下食用菌,过去一年里,种植这两项农作物给全村创收200多万元。
来自房山区窦店镇河口村的王俊,今年刚从大学毕业,当村官还不到半年,却对村里的经济发展沿革门儿清。“2007年,我们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村干部带着大家引良种,盖大棚,发展现代农业。”王俊说,依靠集体经营,村民们一个个当上了股东,还可以定时定点地拿分红。目前,村里已经盖起了约400个农业大棚,主要种植花卉和蔬菜,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万元。
“农民日子过好了,村里的风貌也变好了,大家劲往一处使,努力要把村子建成北京最美丽乡村。”王俊信心十足地说。
记者 刘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