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泰兴市通过市乡联动、递进选拔的方式,从182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中“海选”产生了6名村党组织书记,营造了“有为才有位”的鲜明政策导向,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在农村广阔天地砥砺品质锻炼成长。
此次定向选拔,由各乡镇党委按照统一分配的名额,推荐一批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后备干部。整个推荐过程坚持把群众的公认度作为重要标准。规定考察人选需经过村党员群众代表推荐、乡镇党员干部大会推荐及党委差额票决等程序产生,要求考察人选在村党员群众代表推荐时得票率必须高于80%,并严格按照乡镇党员干部大会推荐得票的高低确定。据介绍,各乡镇党委共票决产生60名村“两委”正职后备干部。
在考核选拔阶段,则突出能岗相适原则。针对村党组织书记的岗位特点,采取“面试+见习考核”的选拔方法。邀请熟悉农村工作的专家“量身定制”面试题,重点抽调乡镇负责人、有农村工作经历的机关部门负责人担任面试考官,让平时干得好的考得好、上得来。同时,创新导入实践考核环节,按面试成绩高低确定12名大学生村官参加见习考核,先安排到创卫、拆迁、信访等基层工作一线,集中锻炼、专题考察,再安排到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担任“见习书记”,重点培养、专项考察。市委组织部根据个人见习考核期间工作表现,讨论确定了6名村党组织书记正式人选,确保选上来的大学生村官能迅速进入角色、担当发展重任。 (刘爱华 叶立)
【编后】 泰兴市面向大学生村官“海选”村党组织书记,要求党员群众推荐得票率高于80%的做法,体现了群众公认的原则,彰显了有为才有位的用人导向。
用什么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很有讲究,选人用人办法如同“指挥棒”,关乎这一年轻群体的行为取向。一度时期曾有大学生村官反映, “干得好不如考得好”,导致不少村官热衷当“备考一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制度设计,让真正“下得去、干得好”的村官“上得来”。俗话说,家门口的塘知深浅。大学生村官是否真心为百姓办实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群众的满意度是评价大学生村官工作业绩的重要参数,泰兴做法的重要意义也正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