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如何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实现乡村层面的“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国家与社会”理论的核心是讨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合作关系,强调一方不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发生作用。“国家和社会”这一分析框架可以作为分析农村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帮助理解乡村层面“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这里的“国家”是指自上而下的权力,国家的意志往往通过政策和制度设计来体现。“社会”是由个人、家庭、组织、社区等基本单元通过一定的关系组成的。社会中各个要素及其关联形成了“社会的结构”。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家要打破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改善乡村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乡村资源和乡村社会的管理,这样就对原有的乡村社会形成了外部的干预。这种外部干预往往通过政策和一定的制度设计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互动。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会带来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而政策和制度设计的缺陷则会在国家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带来矛盾冲突。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不同类型的村庄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社会管理中面临不同的核心问题。以下就当前村庄社会管理矛盾比较突出的几种类型村庄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1.城中村。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城中村往往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城中村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1)城中村征地拆迁的补偿是比较敏感的问题。(2)拆迁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和社保问题。(3)城中村人口倒挂的现象往往比较严重,大量的流动人口不仅给农村社区带来了社会治安问题,还对农村社区的资源供给形成较大压力。
2.生态涵养村。生态涵养村是针对环境和资源问题而提出的。无论是服务于都市农业的生态涵养还是为了缓解自然资源退化的生态涵养,所涉及的村庄往往都需要为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而放弃或转变以往传统的生计模式。这些承担了生态涵养功能的村庄,却往往由于缺乏配套的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或生态补偿政策、措施的力度不够,或不能落实,而导致生态政策出台后相应带来农户的生计替代的相关问题。
3.专业村。专业村是指具有主导产业或特色品牌的村庄。因为市场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应该以引导和服务为主,而不能过多干预产业的发展。
此外,除了以上不同类型村庄的个性问题外,乡村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乡村政务、财务公开;基层群众缺乏利益表达机制;乡村社区建设和服务搞政绩工程、走形式等等。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当前村庄社会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有外生的也有内生的,其中,外生的矛盾往往源于“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制度设计的缺陷。而内生的矛盾往往源于乡村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因此农村的社会管理问题,首先要从政策层面予以破题。
(一)政策过程创新
“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需要“社会”参与“国家”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在社会各要素参与决策的过程中表达自身利益,才能减少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过程中的矛盾,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农村与资源相关的政策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和农村的社会管理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会带来社会矛盾和纠纷的隐患,另一方面基层政府为了维护秩序和稳定,往往会承担沉重的压力和负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村庄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在资源的利益博弈中需要包括农户在内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利益表达,通过协商,达到利益的相对平衡,以减少矛盾冲突。
2.生态涵养地区,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政策需要出台生态补偿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确保落实,才能保障生态政策得到顺利实施。
3.涉及农户生计替代,需要制度化来确保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和社会保障,以免带来社会管理的隐患和基层沉重的负担。
4.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权力和责任的平衡。目前一些地区出现了权力上交,责任下放的情况。这样上级在做决策时由于没有责任的限制,可能存在忽略基层社会矛盾的风险。而决策后,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都由基层承担,加剧了基层的干群冲突以及基层的压力和负担。
5.村庄项目设计,包括农村社区服务和专业村的建设等,需要了解农户的意愿和偏好,才能减少农户“被项目”的现象,提高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农户对于项目的满意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乡村治理机制创新
乡村内生的矛盾往往需要乡村治理机制的完善,首先是管理、服务的转型和对乡村组织和社会资本观念的转变。
1.管理转型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管理的转型要从压力型的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型。也就是要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乡村的压力型管理需要向公共管理转型,最关键是要认识到管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乡村组织和村庄的普通农户。要认识到乡村组织和农户不仅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对象,还应该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
2.服务转型实现“需求导向的多元化服务供给”。服务的转型要实现以政绩为导向的服务向需求为导向转变。要了解农户的需求和偏好,采用民主集中的方式,才能提供民心所向的服务。
3.乡村组织和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通过乡村组织和乡村社会资本把分散的民众“社会化”到有序的“社会网络”中,从而更易实现有序的社会管理。这里讲的乡村组织既包括正式的乡村组织:村两委(村支部和村委会),也包括非正式组织: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李鹤 王研 黄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