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白色羽绒服、系根桃红色围巾,28岁的省人大代表蒋兰青扎个发髻,看上去时尚大方。
她不仅是达州市大竹县永胜乡茨竹村党支部书记,还是个年出栏1500头生猪的养猪基地的“猪倌”,带着村民养猪致富。毕业回乡养猪,是蒋兰青人生一个重要的抉择;当村官,则给了她人生别样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平日里和乡亲们打交道,带来的建议都与农村有关。”
选择 放弃北京工作回家乡
1月23日,蒋兰青随着所在代表团来到成都,抽空出去转了转,“变化太大了,以前在成都读书,现在来都要找不到了。”
2006年6月,蒋兰青走出西南民族大学校门,此时,一份北京联系好的白领工作正等着她。“我在北京实习了两个月,那段时间全国的猪肉价格偏高,我觉得养猪会大有前途。”蒋兰青笑言,自己是个不喜欢按部就班过日子的人,她不顾家人反对,在不少同学的惋惜声中,回到了大竹县永胜乡,贷了3万元,开始了“猪倌”生涯。
蒋兰青捋了捋头发,一双手显得有些干燥,“每天都要清洁3次猪圈,上下午还要喂食。”蒋兰青说,刚开始创业时也曾遭遇过失败和挫折,如今养猪基地年出栏量已达到1500头,均采用标准化养殖。
成就 因为勤劳致富当上村官
2007年选村官时,因为勤劳致富,蒋兰青被推到台前。2010年,她成为达州市大竹县永胜乡茨竹村党支部书记,“60%的时间工作,30%花在养猪基地,剩下的时间陪家人。”蒋兰青带动了整个村的规模化养殖,生猪年出栏率200头以上的就有10多户村民。
当选省人大代表后,蒋兰青就开始准备建议,“主要是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蒋兰青说,因为担任达州市人大代表已3年,虽然是首次担任省人大代表,但已有履职经验,“现在农村土地流转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双方责任不够清楚,我希望这方面有所改善。”
感悟
村官不是一个普通简单的职位,还应该带领村民们致富,追求越来越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