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地区,作为我国异育鲫鱼商品鱼集中供应基地,多年来在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获得高效益,但也成为粘孢子虫病的重灾区。2013年8月,一场鲫鱼孢子虫病再次袭击苏北地区,让一些养殖户损失惨重,引起同行的关注。对此,水产渔药专家纷纷为治疗该病支招,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陈昌福:
盐酸氯苯胍拌饲料投喂,是针对鱼类孢子虫病最有效的药物防治方法。能引起养殖鲫发生孢子虫病的孢子虫有多种。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放养鱼种时,未经过检疫而随着鱼种将孢子虫引进了养殖区域。由于至今人们对部分孢子虫的生活史等尚不清楚,还没有找到针对这类寄生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尚缺乏有效防治鱼类孢子虫病的途径与方法,也没有更多的特别有效的药物用来防治这类疾病。
鱼类孢子虫病的症状是比较容易辨认的。发生了这种疾病的鱼体均会在身体的某个或者某些部位出现白色的胞囊。虽然不同的种类的孢子虫其胞囊的大小各有不同,但是,基本上凭肉眼就可以看见。导致养殖鲫死亡率最高的就是养殖业者俗称为“喉孢子虫病”,这是由一种称为瓶囊碘泡虫的孢子虫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在鱼体的咽喉部位形成一个比较大的胞囊,因为直接影响到鱼体呼吸,而经常引起养殖鲫比较高的死亡率。其次,也有寄生在鳃部的孢子虫,也可导致鱼体呼吸不畅而引起大量死亡。
如果能对放养的鱼种进行严格检疫,避免引进这种病原体,这就是最有效的防治途径了。其次,在疾病没有发作之前,采用盐酸氯苯胍拌饲料投喂,连续5天,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药物防治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药物有效剂量与安全剂量比较接近,需要注意在饲料中将药物拌合均匀,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不要过量使用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进入体内的药物是杀灭孢子虫营养体阶段的虫体,而人们作为判断药物疗效的往往是依据胞囊是否还存在,所以,当5天药物投喂结束以后,不要以为胞囊尚未脱落就立即再采用其他药物投喂,而是需要等待胞囊被鱼体的免疫系统将其排除。
当孢子虫病已经发生时,要注意采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对养殖水体多次消毒,这是为了防治细菌等传染性的疾病继发性的发生。
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高方雄:
清塘消毒不彻底、购进带病原苗种是孢子虫病发病缘由。鲫鱼的孢子虫病分粘孢子虫病和单孢子虫病,球虫病(艾美虫病)与之容易混淆。粘孢子虫病随寄生部位和不同种粘孢子虫而不同,通常在组织中寄生的种类,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白色包囊,孢子游离在器官腔中,严重感染时病鱼会胆囊膨大,胆管发炎,胆囊壁充血。粘孢子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鱼类都会有,而单孢子虫病(肤孢子虫),此病寄生鱼的体表和鳃上,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鱼体发黑消瘦,皮肤发炎以及死亡。
孢子虫病发病缘由一方面是池塘清塘消毒不彻底;另一方面是从疫区采购有病原的苗种导致。所以孢子虫病的预防措施,首先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其次是杜绝从疫区采购苗种;最后是搞好苗种的检疫工作。当鱼发病时外用相对应的杀虫药“神农168灭虫精”(青戍菊酯),杀灭传染的幼体,每7天使用1次,连用3次,内服中西复方制剂“孢虫净”(盐酸氯苯瓜),此方法在江苏盐城地区已通过多年的验证。
山西首爱化工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樊博韬:
治疗鲫鱼粘孢子虫病,要选对其用药方式和敏感药物。养殖池塘鲫鱼暴发孢子虫病时,应先改善水体环境,目的是为了使药效得到更好发挥,因为原养殖水体无论是较好的或是老化的,都会出现有机质含量过多的现象。由于孢子虫本身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所以,在治病过程中,要利用孢子虫对环境敏感的这一因素来改变养殖环境。其次,在用药方面,我们必须了解孢子虫的生理构造以及生活习性和薄弱环节在哪个地方,对于江苏地区暴发孢子虫病,建议从三方面用药,以确保治愈率。一是全池泼洒杀孢子虫药物;二是在鱼群活动频繁区域挂驱虫药袋;三是内服驱杀虫,拌药饵,由内而外。
对症用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针对孢子虫这一顽固的寄生虫,必须筛选对其敏感的药物,而针对近年来江苏地区暴发的孢子虫病害,建议外泼成分以“环烷酸铜”为主的产品,连续2次,用完后在第2天进行换水,同时要在饲料里面添加“地克珠利”和“盐酸氯苯胍”的复配产品,建议盐酸氯苯胍的添加量每千克鱼不得超过15毫克,否则第一个致死对象就是鲫鱼,养殖户可在料台或鱼群活动区域进行挂敌百虫药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