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科技带头人郭金奎
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是一个城郊型农业小镇,位于乌达区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全镇总面积7 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现有11500亩,土地沙化严重。在这个全镇只有农区居民1134户3698人的小地方,出了个大名人,他就是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市区两级政府授予公益事业优秀个人、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农区实用人才、五一劳动模范、十佳科技先进工作者、生产能手、市优秀人大代表等荣誉桂冠的大漠神农郭金奎,当地人则称他为老郭。
1992年,老郭带着一家老小来到乌兰淖尔镇,满眼黄沙,身无分文。但他坚守着一个梦想:勤劳致富,一定要让亲人过上好日子。他在农场承包了70亩别人不要的生地 ,带领一家人拉犁、耕地,辛苦一年,交了各种税费后却所剩无几。妻子埋怨、亲戚叹气,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一干就是四年。精心的耕种终于换来了收获,全家人也觉得有盼头了。
1996年,老郭响应发展温室种菜的号召,最先建了2亩温室。村里人说:“一个外地人,连水地都没种过,也没咋见过菜的人,还想温室种菜?真是异想天开!”。老郭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名堂。在科技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当年温室的柿子、黄瓜和辣椒一亩的年收入就突破了万元,老郭一下成了万元户。那几年里,他购买了农机具,饲养了20多只羊、5头猪,还盖了新砖房,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正当老郭打算种养殖双管齐下,大干一场实现致富梦想时,黄河突发决口,新盖的房子、粮食、准备养殖的草料、农具和刚建的两栋温室瞬间化为乌有。灭顶之灾,一下让他回到贫穷的原点,眼前黄河泛滥过的一片泥泞中,发家致富的希望似乎渺茫了……
灾难过后他冷静下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又积极投入到生产自救活动当中。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他让孩子出外打工,自己养了1000只鸭。稍有好转,他再次新建了6亩温室,当年就实现收入6万元,他成了当地的能人。他在梦想的征途上又起航了。
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穷则思变打开致富门
老郭从承包70亩农田开始,就已不满足于大田作物传统种植方法,为了找到致富路,他大量阅读农业科技书籍,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方法。在科技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1996年他在乌兰淖尔镇沙漠中第一次建起了2个示范日光温室。老郭带头种植温室蔬菜,在当地引起效仿。别看老郭文化不高,但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不只取经求教,更爱琢磨,每年都要拿出两栋温室进行新产品试种,进行多种方法的试验。一样的温室、土地条件,在老郭手里,产量大、质量高、病虫害少、产品价格也比别人高。
他的致富故事轰动全乡,这种勤劳致富、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着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