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爱丽是个大忙人,春节期间也不得闲,不是在外地考察项目,就是到县农技中心学习农业新技术。耿爱丽说:“种了这么多地,咱自己得懂技术,会管理,这样才能多打粮食。”
农历正月初六,记者终于在河南省滑县留固镇东街村见到了耿爱丽,她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42岁的耿爱丽承包了400亩土地,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同时兼任滑县虹阳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滑县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早在20年前耿爱丽就意识到政府对粮食生产十分重视,便选择了投身农业。耿爱丽说她生长在农村,和农业有缘有感情。“以前我一直经营农药、化肥、种子,直到2007年,我看到外出打工的农民多了,便将他们不愿耕种的土地流转过来。”当年,耿爱丽流转了村里16户村民的50亩责任田,2008年达到400亩。耿爱丽负责经营管理,而国家和地方各项惠农补贴仍归农户享有。
“种这么多地累吗?”
“不累,地里的活儿几乎全部租机械来干,我是‘总导演’,多操点心就行了。”耿爱丽半开玩笑说。
“那你一年种地收入有多少?”耿爱丽犹豫了一下,“这个还真没具体算过,不过这好办,咱们一起来算一下。”说着,耿爱丽从桌子上拿起计算器,和记者一起盘算起种地的收入。
“去年400亩地我种了300亩小麦,其余留作春地种菜。小麦亩产1200斤,每斤按1元算,就是1200元。秋季玉米亩产1200斤,价格与小麦差不多,每亩能卖1200元左右,这两项合在一起就2400元。”
“不过一亩地的投入也不少呢。以小麦为例,每亩小麦要用15斤籽种,这就是30多元;算上底肥和追肥,一亩小麦要施100斤复合肥、300斤碳铵,这大约是300元;一亩地至少要浇三遍水,电费得30多元;喷施除草剂、杀虫剂等每亩20元;雇人、租机械犁地、耙地、耩地每亩80元;小麦收割每亩55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小麦的成本有515元左右。除去成本,每亩收入约685元。”
耿爱丽一笔一笔算下来,一亩玉米收入在800元上下,加上小麦每亩收入685元,共计1485元,除去承包费每亩1000元,还剩485元。“别看这个数字不大,但再乘以300,收入很可观啊!”记者打趣说。
“这都是按全部自己投入算的,其实我这儿还有50亩是上级农业部门的‘示范基地’,去年县农技中心免费提供了种籽、化肥、农药,今年又将‘示范基地’扩大到200亩,给我省了不少钱,这都得益于国家好政策啊!”说起政策好耿爱丽脸上流露出感激。
“其实最受益的是村民,他们把土地流转给我,每亩地除了能得到1000元承包费、国家各项补贴外,他们农忙还为我打工,每天也挣个三四十块,他们可比我强多了。”耿爱丽说道。
“这几年手头宽裕了,我买了几样享受国家补贴的大型农机,除了自己使用,还可以为别人加工挣钱。种地得舍得投资。”记者问她原因,她说:“关键一点就是党的惠农政策好,种地有甜头,老百姓当然舍得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