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汉族村官
--记西藏日喀则仁布县帕当乡切村党支部副书记王东海
帕当乡切村村民在观看十八大开幕。王东海供图
10分钟“赚”40万元
2012年7月份,王东海受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邀请,作为西藏唯一村官代表前往山西五台山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副司长曲天军,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安和、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昆明等省、市扶贫办领导和10 位企业家代表,以及30 多名来自山西、陕西、重庆、内蒙古等省(市、区)的大学生村官参加会议。
7月25日的座谈会上,王东海作为村官代表进行汇报演讲,汇报过程中,王东海的眼光在爱心企业家和听众席间交替,思绪却随着那正在陈述着的一幕幕飘向了远方--那里天蓝地阔,那里奶茶飘香,那里有自己放飞的青春、洒落的汗水,那里有自己的群众、奋斗的事业。艰苦的学习,孤独的坚持,对西藏这片土地与村民深沉的爱心;500里辗转天葬台,20万创办合作社,3万元创业馒头店,11头奶牛执著的致富梦……一桩转一件件,深深打动着在座领导和企业家的心。爱心企业家、怀真(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怀真就是其中被深深打动的一位,他当场便表示要给予王东海10万元的创业资金,用来扶持王东海致富村民的事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也表示给予30万元创业资金用于王东海的奶牛养殖项目。
用10分钟,获得了40万元的创业资金,可以说王东海这次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就在10月24日下午,爱心企业家冯怀真答应给予王东海的10万元创业资金已经到账,10月25日下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办公室打来电话,表示将在12月底将30万元创业资金落实到村。
用10分钟,获得了40万元的创业资金,王东海在任大学生村官期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能让他获得这样的幸运呢
思乡曲未尽,蚕蛹已化蝶
2009年7月,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的王东海,毅然放弃内地优越条件,带着梦想来到西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提起为啥来西藏,王东海说:“大学期间,我就对西藏的自然风情、民俗宗教很着迷。一来到这儿,我便陶醉在高原美景之中,更是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感动。” 藏族村民是热情的,为了迎接王东海这位汉族村官,家家户户送上寓意“吉祥”的哈达,村里还杀了两只羊为他接风。感动之余,王东海也对接下来将会面临的困难心里大概有了数。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不通。
料想是一回事,实际经历又是另外一回事。为了学习藏语,王东海拜乡里的藏族干部为老师,从零开始进行了艰苦的学习。王东海将学习的成果记在了笔记本上:吃饭,叨嗦;你好,公康木桑……学习的一点一滴进步都让他欣喜,然而,当这些进步还不足以支持他进行日常交流时,长时间宛若“自闭”一样的生活让王东海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孤独的感觉在最初半年是与日俱增。当时整个县就他一个汉族大学生村官,村里更是没人会讲汉语。在孤独中,王东海的思乡思亲情绪越发明显。然而,打电话几乎没有信号,要步行很远到半山腰才可以拨通,而且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还只能报喜不报忧。那时候,王东海最亲密的朋友就是他的竹笛,当笛声响起,熟悉的曲调悠扬婉转,述说着心事,也传递着温暖。
半年后,王东海与村民已经能做基本的交流了。蛹破化蝶,振翅欲飞。王东海感觉必须要大展拳脚,为村民做些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