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走近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房屋,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在村民牛生虎的养殖园里,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在村里的积极引导下,经过多次贷款扩大规模,现在养羊数量达到90只,每年产羔百余只,年收入6万多元,顺利脱贫致富。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多亏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的辛勤劳动和积极努力。
目前,曾记畔村养羊达1.3万只,小杂粮种植达2.6万亩,草原4.3万亩,村集体年收入十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50元,村民们住上了砖瓦房,吃上了自来水,村部建起了幼儿园和老饭桌,过上了好日子。“全村共有2058人,今年将全部脱贫。”朱玉国说。
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乡村经济也需要根据村民们的需要来决策。朱玉国告诉记者,村委会每个成员首先是认真调查每一家的具体情况,对于那些愿意致富又勤于实干的人家,村委会就通过建立互助资金,主动联系银行,借助自治区扶贫办和商业银行联合实施“千村信贷 互助资金”金融扶贫工程。将互助资金与农信社信贷资金捆绑投放。通过用互助资金作为担保基金,撬动了农信社放大10倍的信贷资金,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一个新的发展渠道。
村民张国定告诉记者,以前在信用社贷款都要托关系找人,现在有了互助资金,不用再找关系,2017年一次性贷款8万元。家里养了300多只羊,有300多只羊再去信用社贷款可以贷到10万元没有问题。每年到了卖羊时候还款都不成问题,每年都能卖10万元。
金融扶贫的涓涓细流逐渐滋润着曾记畔村,农民收入显著提高。这几年来村里通过这种方式,先后对260户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运输业项目的扶持。就滩羊养殖而言,羊只饲养量达到3万只,存栏1.2万只,增收52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
在曾记畔村采访,村民们告诉记者,村里的成功,离不开朱玉国这位带头人。朱玉国说,梦想就是有追求,有愿望,有目标。
根据新农村发展的需要,脱贫致富要有新的方式新的突破点。他认为,过去的扶贫多数是输血式扶贫,这种模式对于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确实能起到帮助作用,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反而会让他们产生惰性。
经过多年的探索,曾记畔村的互助资金从最初的20万元,变成了如今的800万元。这个年人均收入不到1500元的“空壳村”,依托互助资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倍。而老百姓通过自己良好的贷款记录,随着互助资金的增多,每年就可以贷到更多的钱去发展自家的产业,日子也就越过越红火。这种“信用建设+产业基础+金融支撑”三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方式,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盐池模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村支书的朱玉国,尽管带着大家致了富,他的家却并没有过上富足的生活。
对此,朱玉国坦言:“说句真心话,这些年真是愧对家庭和子女。在这个工作岗位,把家都撂了。人家说,你要是不舍‘小家’,你‘大家’没得搞。咱是一个党支部书记,就要起到带头羊、领头雁的作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是我的职责。”(记者张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