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县拉依喀乡库木艾日村地毯编织厂安置了50多名农村妇女就业,玛丽(左一)通过半年多的技能培训,现在看图纸、控针、穿线技术都非常娴熟,已经成了一名熟练工。本报记者 冯建伟 摄
安居才能乐业,如何让享受了富民安居、定居兴牧政策支持的南疆三地州农牧民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早日致富,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最关注的问题。
乡村游焕发新活力
疏附县木什乡明尧勒村是一个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聚居的小山村。村南村北都是连绵大山,一条涓涓细流从村边淌过,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喀什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但是,多年来村民们却守着青山过苦日子。在自治区扶贫办驻村干部夏力哈尔的帮扶下,特困户帕提·古丽建了毡房,修了馕坑、棚圈,添置了烤肉炉子,在村里率先搞起了牧家乐。
帕提·古丽的牧家乐收拾得干干净净,院里几棵杏树挂满果子,饭菜经济实惠让她闯出了名气,两年下来就偿还了丈夫治病欠下的外债,她还打算扩大规模,多挣些钱给儿子娶媳妇。
夏力哈尔说,明尧勒村全村154户村民已有57户建起了牧家乐,其中有35户获得产业扶贫支持。现在旅游牧家乐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来源。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疏附县吾库萨克村,远远地就听到悠扬悦耳的乐器弹奏,循声找去走进一户农家院,七八个能工巧匠们正在制作乐器,小屋里整齐地排列着精雕细琢的各式乐器。在这里,艺人们一边制作乐器,一边放声高歌。
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吾库萨克村世代相传的乐器制作技艺一直传承保留。如今,该村570户中有290户从事乐器制作,手工生产27类、50余种乐器,这里建成了集职业技能培训、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疆乐器第一村”。
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和田县是传统的“手工地毯之乡”。地毯业具有投资少、增收快,有利于一家一户生产的特点,是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和田县拉依喀乡库木艾日村,去年借助对口帮扶支持引进20台半机械化织毯设备,培训、解决了村里5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今年初,从河南南阳请来的技术员手把手地给村民传授技术,半年多的时间带出16名徒弟。其中最出色的玛丽现在已经成了一名熟练工,每月计件工资能拿3000元。
目前和田县地毯织架总数达22517台,从业人员20495户39986人,年织毯46万平方米,不仅带动了畜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而且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促进了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