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叶城,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片片核桃园,沉甸甸的核桃挂满枝头。在萨依巴格乡萨依恰卡村农民吐拉买提·阿布迪力甫家的核桃园里,他正忙着给核桃树梳枝。
吐拉买提·阿布迪力甫指着挂满果实的核桃树说,他种核桃已10年了,18亩核桃去年纯收入4.8万元。20岁的女儿在新疆大学学植保,他很希望女儿毕业后能回来帮着自己管理这片果园。
肉孜买买提是叶城县第一个农民经纪人,他经销的叶城核桃远销港澳、中亚等地市场,每年核桃收获季节,肉孜买买提的订货电话接连不断,每年经他销售的核桃近万吨。
从2000年开始,叶城县累计投入2500万财政扶贫资金鼓励农民种植核桃,从定植、嫁接、到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从贫困户自行销售到现在的收、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扶贫资金都起到了扶持、带动作用。目前,叶城县林果面积达到85.5万亩,其中核桃超过53.4万亩。林果业堪称当地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戈壁开出高产菜园
克州乌恰县位于祖国西部边陲,全县耕地面积3万亩,人均不足0.6亩。由于自然条件差,这里被称为“有地无土、有场无草”。为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走出“种地没土,养畜没草”的困境,乌恰县在城郊戈壁滩上建立起了2000座日光温室,并创造性地采用以土、沙石、棉籽壳等为基质的少土栽培技术,终于开辟出农民增收的“戈壁产业园”。
父母都是传统牧民的柯尔克孜族姑娘迪丽拜尔2011年从克州大专毕业,从来没有接触过温室大棚、也不知道大棚里长着什么东西的她应聘到“戈壁产业园”做了产业工人,学习蔬菜种植和大棚管理。
通过培训、学习,迪丽拜尔很快掌握了蔬菜大棚的日常管理,她每天按时通风浇水、打杈采摘、查看病虫害,忙得不亦乐乎。她管理的西红柿、黄瓜两座大棚产量都达到亩产2.5吨以上。
“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技术,每月还有1100元的工资收入。”有了一技之长的迪丽拜尔还有自己的新打算,“种菜的收入比哥哥打零工收入稳定,我计划再承包两座棚,动员父母和哥哥把家里的羊圈养,跟我一起来种菜。”
乌恰县扶贫办副主任唐努尔·阿洪说,戈壁产业园的基础设施都是由政府提供,从技术培训到销售分配,都由管理公司负责。这里招聘了400多名像迪丽拜尔这样的大学生就业,同时安置了800多名附近定居牧民参与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他们从原来的放牧到现在的种植大棚,不仅提高了收入,而且生活方式也发生转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援疆产业幸福花开
时下走进莎车县,仿佛步入花的海洋,田间地头到处都盛开着骄艳的万寿菊。
阿斯兰巴格乡9村农民亚森·卡斯木今年种了4亩地的万寿菊。去年,乡里宣传、鼓励他种时他还不积极,可今年一开春他就早早跑到乡里去,要求多给提供一些万寿菊幼苗。
亚森·卡斯木的转变来自于去年落户莎车县的上市企业晨光生物科技公司。亚森·卡斯木说:“万寿菊花开时间长,产量高,我们不担心销路,每公斤7毛9。去年在政府鼓励下试种两亩,没想到收入了6000元,所以今年我又多种了两亩。”
万寿菊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烟草及畜禽饲料等领域。晨光生物科技公司去年通过和农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带动农民种植万寿菊4万亩。公司负责人石书章说:“每年7月到10月是万寿菊的采摘季节,我们将提出24小时开放性收购服务。”
莎车县扶贫办主任殷琴说,去年农民种植万寿菊时,从拱棚建设、幼苗栽培到技术培训,我们先后投入大量扶贫资金,就是要引导产业发展。今年,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与晨光科技公司签订了6万亩万寿菊和色素辣椒种植订单,农民增收可达两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