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是我国古代用人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基层是实践的前沿,是思想创新、政策创新的源头,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作为一级地方组织,乡镇基层是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针对基层干部工作不实现象,有必要适时对基层干部进行一些会诊鞭策,革除弊病,服务群众,固本强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工作上落而不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的确繁杂,现在上面部门精而不简,所有的机关部门的任务都要在乡镇基层落实消化,而且随着对乡镇考核的日益量化、细化,工作落实的要求、难度越来越大,下面的基层想不应付都难。当然了,上面对下面的落实、应付也是熟悉不过的,除非是上下级之间关系没“疏通”,否则绝对是“睁只眼闭只眼”“一帆风顺”顺利过关的,这也是一种“规则”,只是被“潜”了一下而已。比方说,上报水毁设施统计数据时,明明是100米,农民、村干部都希望报的多一些,大一些,到了乡里,领导班子要坐下来讨论研究一下,还来个全乡“统一口径”,决定报个150米,县里呢,也不派人实地丈量,当然也派不过来人手,根据所谓的“经验”,给乡镇打个8折吧,就给个120米吧。就这样,“水分”被人为添加,“规则”就被人为的长期“潜”下来了,那些原本老实的百姓、村干部上当一回,吃了哑巴亏,下次也就学乖了,也学会并继续传播着这些堂而皇之的“规则”了。另外,“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也是惯用手法,上面要求下面去落实的如荒山绿化项目一万亩,资金可是给足、到位了,但项目做了吗,的确做了,但做了多少呢,或许是五千亩六千亩,反正绝对不会是一万亩,更加没可能是一万二。那又怎么过“验收关”呢,大可不必担忧,办法有的是,绝对“拿下”,“羊毛出在羊身上”,否则乡村两级干部们拿什么经费来“招待”呢。还有,部分基层干部下村布置落实工作时,只是“走马观花”,敷衍塞责,随便一转就转到村干部家里去活动、吃饭了,听凭村干部的喜好就安排部署了工作,这样的工作质量可想而知,工作当然只能是“落而不实”了。
学习上充而不实:中国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大国,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地球上没有哪种文化中国没有。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等等接踵而来,一时间似乎连“学习”也成了一种“文化”,哪天你没有“谈学习”,那你离“没文化”也就不远了。乡镇基层干部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他们更愿重视经验而忽视理论学习,但迫于压力,也开始了所谓的“学习”。比如说,现在各个机关、部门都设有专门的学习活动时间,一般在周一晚上或周五下午,学习计划制定的非常科学详尽,但具体情况呢,说它“两天打渔三天晒网”都不为过,甚至比这还要稀疏的多,想到组织学习一下就组织学习一下,可有可无,而且学习的内容也是正题少,偏题离题多,周一嘛可以交流交流上周末的喝酒、唱歌、麻将、扑克等娱乐情况,周五嘛可以谋划谋划本周末的这些活动,到哪喝、找谁唱、怎么翻本等等,这些话题绝对是倍受欢迎、“永垂不朽”的。这样的“学习”没有也罢,这样的“文化”没有也罢。
思想上扎而不实:目前乡镇基层干部中年龄在四五十岁的占了相当比例,这些干部大都有着二三十年的工龄,很少离开过乡镇基层,虽文化层次略微偏低,但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默默坚守,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基层,他们的子女如今基本上在读大学或已经参加工作,他们的兄弟大部分务农在家,他们的父母基本上在乡下老家安享晚年,他们的工作待遇也相对较好,他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进城愿望,也渴望做做城里人,和城里人一样去享受生活,可出于文化层次、年龄等因素,基本上断绝了调动进城的希望,因此他们虽扎根农村,但工作消极应付,热情激情所剩无几甚至淡然无存。最近几年来到基层锻炼的年轻人也逐渐增多,他们年轻,有思想,充满活力,给基层带来了诸多亮点、新意,但他们大都来源于下派挂职锻炼干部、新考入的公务员、事业岗位人员和大学生村官等,在文化、年龄、熟悉高层领导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一方面对农村工作充满企盼,期待干出一番事业,一方面又不熟悉农村工作特点,畏惧困难,意志不坚,定力不够,他们要么马上面临着交友成家,要么面临着照顾小孩读书升学,都急需进城安家,所以这部分干部更多呈现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工作状态,他们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哪怕是“借用”也想进城。总体来说,基层干部思想上虽扎根农村,亲近农民,但心猿意马、心烦意乱,工作效力大打折扣。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中的“三不实”现象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隐蔽性、普遍性,问题虽小,祸害却大。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的一贯用人方针。基层虽然条件较差,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虽然矛盾复杂,但复杂环境更能锤炼人;基层虽然层级较低,但直接为百姓服务,更能凸显一个干部的工作价值。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基层舞台大、天地宽,干部到基层去,既是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也是自己健康成长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志者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最能锻炼意志、最能增长才干、最能发挥价值的地方去,那么干部的基层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浙江省开化县大溪边乡副乡长 叶金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