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邮箱: youthcunguan@qq.com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双季槐产业辐射全国十省市

http://www.youth.cn 2017-09-12 22:58:00 中国青年网

  槐树花开两季,绿色生态富民。

  9月12日,全国网络媒体运城特色农产品采风行的40多位记者,来到了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万亩双季槐产业基地,登上望槐楼,眺望一望无际的双季槐,实地见证了盐湖区依托旱塬地区双季槐产业、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农民吃上了双季槐“绿色生态饭”的生态富民之美。

  DYM_0435

  盐湖区双季槐产业美了乡村、富了乡亲。截至今年9月初,盐湖区双季槐在运城市7个县(市、区)50多个乡村发展双季槐9.8万亩,年产值超过6亿元,成为旱塬地区农村发展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目前,盐湖区双季槐已辐射陕西、河南、湖北、重庆等全国10省(市、自治区)的50余个县,栽植面积达45万亩,年创造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一项研究成果,唱响生态美。为改变干旱少水山区农民增收难的状况,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村民雷茂端发现国槐挺立悬崖不怕干旱、槐米作用独特开发前景较好的实际,开始了多年的艰难探索,将采回的200多个地区的700多种国槐种子和1500多种接穗,分别嫁接和种植在50多亩试验园里,运用人工杂交理论,反复试验,一个独特的旱塬作物新品种双季槐诞生了。

  DYM_0450

  在盐湖区双季槐产业基地,双季槐发明人、该区沟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雷茂端,如数家珍,向在场的记者分享了他自己培育的双季槐在中国杨凌高新科技成果示范区进行节水栽植试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据雷茂端介绍,他建起了集研究、繁育、开发于一体的“茂端双季早生槐产业化研发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发“槐耳”生产项目。一时间,来自河北、安徽、黑龙江、湖南、广东、陕西等地的客商及本地的一家生物制剂公司纷纷云集沟东,采购槐米、槐花和槐树叶及枝条。

  据了解,盐湖区双季槐科研项目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技术成熟、实用性强,与生态建设、农民致富紧密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DYM_0440

  雷茂端牵头成立了双季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培育—示范—推广”的研发生产模式,与农户、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双季槐的更新换代和槐米产业链延伸,为农民增收开辟更广阔的渠道。

  “盐湖区栽植早生双季槐使贫困山区农民经济收入和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退耕还林的产业化发展。”运城市盐湖区区长李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有关人士介绍,山西省林业厅在运城市举办了全省双季槐发展座谈会。专家认为,盐湖区“双季槐破解了旱塬地区经济低下的社会难题,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省林业厅在运城市举办了双季槐栽培管理技术现场培训,在全省南部5个地级市选择重点县开展示范园建设,在盐湖区建立了“双季槐复合种植示范区”,在全省40万亩退耕国槐中推广嫁接。同时,由省林科院主要承担的“米槐资源化关键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启动。

  盐湖区委、区政府抓住当地研发双季槐绿色生态富民产业的契机,在该区南北两山建设以高效双季槐为主的高标准生态经济带,规划发展10万亩双季槐基地工程,经过6年努力,双季槐已发展到6万余亩,收益面积3.5万亩,年收益两亿多元。该区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等部门项目资金上亿元,并从财政拿出1000万余元,用于双季槐基地工程苗木补助费用。同时,成立双季槐苗木合作社,建成集试验与示范于一体的双季槐良种繁育基地650亩,年出圃优质苗木400万株,优质接穗1000万个,为双季槐产业发展把好苗木关。

  盐湖区委书记王吉敏表示,推进双季槐贮、加、销一体化产业经营体系建设,规划建成10万亩双季槐基地,把干旱少雨的地理劣势转变为生态优势,把技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强势。(杨明有)

编辑:潘倩倩 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