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一到毕业季,很多学子选择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任职。个中缘由,一是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培养人才,增添活力,引领发展;二是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曾经的“天之骄子”,现在为何积极投身农村?除了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之外,也有现实的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的考量。我省在启动此项计划之初推出的“选聘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录用为选调生”的政策,也增强了吸引力。在很多高校,应聘大学生村官的竞争已很激烈,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然而,期望这些刚走出象牙塔的学子一到农村就能挑起重担,是不现实的。但从记者实地采访看,两年时间的锻炼,他们确实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解了理想抱负与现实情境的差距,深刻体味了农村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不易,对基层干部的冷暖甘苦也更加感同身受。
无论有多少现实困难,到基层去干一番事业的念头,激发着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发挥个人特长,力所能及地为村子发展奔波,为村民谋幸福。当然,在体会成就感的同时,他们也有失落和困惑。这也不是坏事,在磨难中成长,无论成绩还是缺憾都能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而这些真正经过最基层农村历练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基层干部的新生力量。
在乐见这些“80后”大学生村官锻炼成长时,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出路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选聘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实施。
在闽侯,前三年接收的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满之后,都留了下来,转为吃“公家饭”的选调生。不过,冷静地看,这与闽侯县公务员待遇水平几乎与福州市区持平有很大关系。换成另外一个经济实力不济的县,一个月的收入只有1000多元,想必结果不会如此乐观,至少“全留”的可能性不大。如今,很多医学毕业生宁愿留在城市当医药代表,也不愿意去基层卫生院,或许是一个旁证。
从2011年开始,原有的“服务期满直接录用为选调生”政策不再延续,改为“五条”出路。这涉及再次就业的出路问题,将对这两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产生重大影响,有关部门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因为,如果他们对出路产生迷茫和忧虑,势必将影响在任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以及此后的大学生村官选聘。
缘此,许他们一个怎样的未来,不仅事关大学生村官个体的发展,更影响到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有序推进。很多工作需要做细做实,如招考选调生、公务员,如何在同等条件下对他们予以优先;如何帮扶他们自主创业;如果他们继续留村任职,怎样提高待遇和保障?毕竟,村一级尚不在目前的行政序列中,如何妥善解决他们的编制和身份问题,需要一个周全、妥善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