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兴业县先后选聘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确保这些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该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为大学生们发挥才华、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目前,该县选聘的52名大学生村官中,仍在岗31人,考上公务员12人,考上事业单位6人,被企业聘用3人。
“帮带+关怀”促健康成长
针对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多数面临工作中“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法开展”等难题,该县建立了“3+1”大学生村官帮扶机制,即党政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三者同时联系帮带1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谈心谈话、信息引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方法等,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基层工作,实现由学生到村官的转变。石南镇富阳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彭新海为解决富阳村的一起坟山纠纷,与帮带他的村干部、镇领导一起,连续六天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效地化解了纠纷,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此外,该县还想方设法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安全方便的生活条件,保证他们安心工作。蒲塘镇根据炉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钟玉华的情况,把她安排到村妇女主任家食宿,方便她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方法,促使她尽快成长成才。
“培训+交流”促能力提升
针对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刚踏入工作岗位,对农村政策不熟悉、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的问题,该县通过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例会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2008年以来,该县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开展了远程教育操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自主创业等专题培训105期。各镇党委组织大学生村官与村干部同步参加集中轮训173次。
同时,该县还通过开展“三会”搭建大学生村官学习交流平台,即每季度召开本镇大学生村官交流会,每半年召开全县大学生村官座谈讨论会,年终召开全县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会,做到信息互通,问题互议,资源共享。
“考核+激励”促管理规范
针对部分乡镇大学生村官管理混乱,大学生村官感觉工作没奔头,工作缺乏主动的问题,该县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让大学生村官真正“留得住”、“出得去”:
一是村级考核。村支部书记做好平时督查,主要是对大学生村官每天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服务态度进行记录,按月汇总后报到“村官”办公室。
二是镇党委考核。该县制订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每季度对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进行一次考核,及时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向、工作实绩,年底还进行综合考评。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该县重视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培养,先后发展23名大学生村官入党,并及时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则根据他们自身的意愿,愿意继续留下来的,与其再签订合同,并进行重点跟踪培养;选择自谋职业的,提供招聘信息并推荐到相关企事业单位。
“实践+创业”促作用发挥
针对部分大学生村官实践经验少,又不懂向广大群众学习,创业没头绪的问题,该县要求各村支部多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安排他们分管具体事务,尤其是在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
同时,该县还结合中心工作,对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多岗位锻炼,鼓励他们在政策宣传、社情民意、农村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方面发挥作用,拓宽视野,尽可能多地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此外,该县还积极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创业成才舞台,山心镇、大平山镇等探索了“大学生村官+基地”、“大学生村官+企业”等创业模式,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确定了茶叶、黄金桔、三黄鸡等多个特色创业项目,并提供创业资金贷款、种养技术等,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