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2011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花蛤之乡”称号;莆田花蛤,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选为“福建十大渔业品牌”之一。
如何促进花蛤产业更上层楼?莆田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养殖户、相关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在花蛤育苗、养殖乃至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为传统产业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
科技兴海的思路,在莆田花蛤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科学育苗涨身价
莆田市海旭水产养殖公司总经理林天标,一直走在莆田花蛤科学育苗队伍的前列。
10多年前,他就在海域条件优良的莆田平海湾租下16亩地,建起一个室内育苗基地。现在,他从青岛、威海、舟山等地聘请了10多名水产专家。每天在28摄氏度的恒温环境下,林天标和水产专家一起悉心培育新的蛤苗。
“这10多年,我饱尝了育苗的酸甜苦辣,失败的次数远远高于成功的次数。”林天标说,“一直坚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里滩涂面积小,必须培育出贵重的品种,才能获得好效益。”
慢慢地,林天标的蛤苗“贵重”起来。
他举例说,现在莆田、连江等地养的多为大众化菲律宾蛤,1分钱能买40粒左右的蛤苗,而他引进蛤母培育出的陆丰蛤苗,深受广东陆丰、福建漳浦等地养殖户欢迎,不到10粒苗就能卖1分钱,效益高了好几倍。
眼下,林天标还有一个钻研了2年的美国蛤育苗项目。“这种蛤养成后个头大、分量重、味道好,成活率高达95%以上,远高于普通花蛤60%的成活率,因此前景被普遍看好。”林天标介绍,“由于养成后的蛤主要用于出口,在育苗阶段就要求严格。精挑细选的蛤苗,一公斤价格超过2000元。”
除了林天标与他的海旭水产养殖公司,海源实业公司对育苗的科技投入也十分巨大。2009年,该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菲律宾蛤仔现代养殖产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莆田市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如今,该公司花蛤育苗、养殖面积近5万亩,全国60%以上的花蛤苗由其提供。
与对虾海参同居
泰湖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黄玉琪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查看13个养殖池516亩水面的水温、水质情况。
“2012年,厦门海洋职业学院帮我引进海水高效养殖技术,建立24小时实时监测系统,海水一旦发生污染,养殖池马上停止进水。”养了几十年花蛤的黄玉琪,对这套自动化系统赞不绝口。
笔者走进养殖池,看见几条海参趴在浅水区,缓慢爬行。这里立体混养了三种水产品:主打的花蛤,日本对虾,这几年才引进的北方海参。
“我是个爱搞实验的养殖户,一直琢磨、尝试水产品混养,也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我曾经把花蛤与蟹混养,结果花蛤被蟹给吃了。”黄玉琪说。
这些失败,并没有阻挡他“搞实验”的脚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林祥志研究员等专家的帮助下,黄玉琪终于搭建起花蛤、日本对虾、海参立体混养结构。
“日本对虾的粪便转化成水里的微生物后,会导致养殖池富营养化,这不利于花蛤养殖。海参号称海底清道夫,能吃掉这些微生物,维持养殖区域内的生态平衡。”黄玉琪说。
而立体混养更大的好处,在于收成增加。现在,黄玉琪的养殖基地每年除了收获10多万公斤花蛤外,还有大量高价的海参和日本对虾。“我搞养殖每年都能赚钱,效益也比别人好。”黄玉琪说。
目前,黄玉琪的养殖基地已被评为省级花蛤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计划在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示范推广6000亩。立体混养因收益高、抗风险能力强,渐渐成为大型养殖户的新选择。原本一心培育花蛤新苗的林天标,也引进了北方海参,同他培育的美国蛤苗一起试验混养。 福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