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但光靠媒体公开远远不够,四川凉山彝族小女孩的那篇“最悲伤的作文”,也是通过媒体公开后,当地解决了问题。
刘永富:是,媒体曝光后是一个促进,但仅靠曝光去推动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现在搞“回头看”。退出也要搞第三方评估,还是靠制度设计和工作落实。还是要靠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做牢靠。严格地说,凉山那个小女孩还不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但是她反映了当地农村60万儿童以及农民看不起病等种种问题。
南方周末:中国贫困人口这么多,涉贫事件总会有,你一般通过什么渠道掌握?
刘永富:我们有几个人专门搜集网上反映的问题,发现了就查。二是2014年12月15日,我们建了12317监督举报电话。
南方周末:监督电话开通效果如何?
刘永富:去年一年我们大概接到了六千多个电话,25%是低保的事,20%左右是危房改造的,还有2%的贪污腐败,真正跟专项扶贫有关的大概是2%。我们对跟扶贫有关的电话进行了核实,发现了130多个问题,已纠正了120多个了。
此外,审计署审计了六省十九县,查出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包括一千多万贪污浪费的,是谁的责任谁赔,单位责任由单位拿经费赔,单位赔不了,财政拿,个人责任的由个人赔。
南方周末:贪污浪费,具体是哪些人?
刘永富:主要是乡村干部,扶贫系统的也有,县以上机关的都不多。而且基本上是之前没有发现的老问题,现在很少了。
南方周末:你说扶贫系统发现了一些贪污浪费,其实扶贫办也掌握着一些项目的分配权,如何防范在分配项目时发生“寻租”行为?
刘永富:进行内控和加强教育,去年上半年在扶贫系统进行了警示教育。以前运作不规范可能有“寻租”,现在制度设计上扶贫办都见不到钱,虽说有几百个亿项目,但财政部门走账,从国库一直到县财政,我们见不着钱。至于有个别的“聪明人犯法”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对不说情。
返贫不是“返贫”其实是没有根本脱贫
南方周末:专项扶贫资金,中央今年安排多少?
刘永富:大概有600来亿,今年增长40%多,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增幅这么大。
南方周末:经过几十年扶贫,现在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有不少声音认为过去的扶贫方式有问题,比如针对性不强、项目指向不准等,你怎么看?
刘永富:我们不能拿现在的观念和情况来评价以前。以前只要解放了、包产到户了就是好政策,国家没有给钱。事物的发展有它的规律,扶贫也有它的规律,不可能一开始就精准,没那么大力量。现在人少了,我们才精准。所以还是要尊重历史、尊重规律,不能都否定以前,认识事情有一个过程,事情发展也有一个过程。
南方周末:有本外国人写的书,书名叫《贫穷的本质》,作者到世界五大洲十八个国家地区去探索,想回答“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困”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政府给的越多依赖性就强。你觉得在扶贫时,怎样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
刘永富:增强内生动力是对的,肯定是一条,但在社会中人总是有区别的。一些贫困的地方有些人只会说民族语言或方言,我们下去还得带翻译。要允许有一个过程,你让他一下脱贫是很难的。
南方周末:但有些地方的扶贫,被简单化成了直接给钱给物,对扶贫办来说是省事了,怎么增加内生动力呢?
刘永富:这种现象也是有的,以后也要尽量减少。我在甘肃时,对口帮扶过六个贫困户,就没有送过钱,只是他们家有病号,我自己拿钱买了一些东西。我不送米面油,我就是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你要贷款,我可以帮你协调一下。我还是一句话,增加内生动力有一个过程,但是要加快。
南方周末:现有贫困人口中,有些是脱贫又返贫的,有没有统计过有多少?
刘永富:现在没有准确数字,但返贫其实不是“返贫”,现在有很多地方说返贫率高,那是没有根本脱贫。脱贫必须是自己的观念有变化,能力有提升,有稳定的收入与渠道,这才叫脱贫,如果是给钱给出的脱贫,那叫社会保障兜底。